“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乡愁”一词勾起人们的思乡情怀,是城乡居民对提升获得感和幸福感的迫切愿望。州第八次党代会指出,要实现城乡空间布局更加优化、城镇功能更加完善、综合承载能力大幅增强,推动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
州委提出,奋战5年,城镇化水平实现跨越。怎么跨越?按照中央精神,根据州委提出的工作思路,就要抓住“一个关键”、紧扣“两个核心”、突出“四个重点”。
要抓住人口城镇化这个关键,深入推进人口市民化。城镇化的目的是让城乡居民生活更美好。因此,要以人为本,大力推进教育、卫生等事业发展,提升城乡居民综合素质;要探索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农民工融入城镇等机制,让人留得下、住得了、过得好,实现全州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过50%的目标。
要紧扣“健康”和“新型”两个核心,努力实现城乡同发展、共繁荣。今后,我州的新型城镇化不只是要推进城市扩容、乡村建房等工作,还要依托城镇化健康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和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提高城镇发展质量和综合承载能力,加速构建以滇南中心城市为核心、县城为重点、中心集镇和特色村寨为节点的新型城镇体系。要加强城市综合交通网络、公共服务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镇功能,着力改善城乡环境质量、承载功能、居住条件,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和乡村,促进人口、产业和公共资源向城镇聚集。
要突出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全面提升城镇品质、加大城乡统筹力度、全面改善城乡人居环境这4个重点,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活的品质提出更高要求,城市要规范有序,农村要干净整洁、特色鲜明。而这,也正是城乡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体现。为此,在接下来的新型城镇化中,我们就要坚持规划引领,提高城市设计水平,打造一批具有红河建筑特色、环境特色和人文特色的城镇,并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拓展、资源要素向农村倾斜、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同时,要深入实施提升城乡人居环境5年行动计划,大力开展城乡环境整治,让钢筋水泥的城市绿起来、秀起来,让绿树成荫的山村亮起来、美起来。
新型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现实途径,是红河加快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纵观红河大地,在城市快速发展、农村快步赶上的今天,我们必须按照州委的部署要求,切实做好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这篇文章,才能留住乡愁,真正实现城乡比翼齐飞、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新闻热点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