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人文天地 > 正文

山中过大年

文章来源:开远市讯
字体:
发布时间:2019-02-22 12:49:49

  ●张谢华

  大年初一,离开了热闹的城市,我们驱车赶往山中的碑格老家过年。一路上,车辆极少,蜿蜒崎岖的山路上看不见一个人影。车子翻过了一山又一山,转过了一弯又一弯,车窗边急速掠过小山、灌木,耳边回荡着容中尔甲悠扬的歌声,让人心旷神怡。偶尔向山下望去,开远坝子安安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像还在熟睡的婴儿。

  当车子行驶到大庄乡新寨村的岔路口时,同行的曹老提议到寨子里的观景台看看。这是一个座落在大黑山临近山顶的寨子,寨子依山而建。在这样险峻的山势上建房子,也真是难得看见的一道风景线。这个寨子不大,因地势不平,房屋大多面积偏小,寨子中的道路也不平坦,时而下坡,时而上坡,最引人注目的是村活动室的两间房屋,下面是洋气的外观,顶上是茅草覆盖,土洋结合,极富特色。

  观景台就建在高高的岩石上,顺着石阶缓缓而上,一棵掉光了叶的老树上,缠绕着的藤条却长得异常茂盛,它们把藤条深深地嵌入了树身,好像把老树的全部养分都吸收到了它们的身体里。在一片开阔的地方,人们用木板搭起了一个十平方米左右的平台,那就是观景台。站在观景台上,风很大,充满了凉意。这里视野非常开阔,俯视前方,大庄坝子的美景尽收眼底:碧蓝的大庄水库犹如一匹蓝缎子,镶嵌在两座大山之间。四周几座连绵的群山围着一大片平坦的坝子,坝子上房屋众多,在阳光的照耀下,白亮亮的一片,十分显眼。墨绿色的菜地纵横交错,一条条或笔直或蜿蜒的水泥路环绕其间,像一条条白色飘带。目光移到近前,像梯田似的一层一层的旱地,从山脚一直延伸到房屋脚。这些旱地已经犁好,只待春雨来就可以耕种了。

  观景台的左右两边都是绵延的群山,因为地势较这里要稍低一些,所以山间的小路凹槽里的山地、山脊梁上的风车,在这里都可以一目了然,真有一种“一览众山小”的豪气。转身向东,抬头仰望,大黑山气势磅礴,险峻逼人。旱地一层一层依势而上,一直延伸到陡峭得无法站立的岩石下。高高的山顶上,矗立着一架白色的风车,三张巨大的叶片正不紧不慢地随风转动着……

  专注着眼前的一切,我恍惚到了一处陌生的景点。我为自己不用花太多时间、金钱、精力,就能欣赏到如此迷人的景致而窃喜。但我也在心里也悄悄期盼:这么好的一个去处,能在不久的将来出现游人如织的景象。曹老是个地方人文历史研究爱好者,我们在观景赏景时,他却和村书记在讨教各寨名的来历以及彝语的叫法,还不时掏出小本子在记着。从他们的交流中,我们也跟着长了不少见识。

  告别村支书,我们继续前行。翻过最高的山岭,车子盘旋向下,这时出现了一片草地, 路边还有着各种奇形怪状的石头。远处的山间飘荡着袅袅的炊烟,那是到石围城烧烤的游人开始午餐了。

  车子路过一个叫阿候的寨子,这里很热闹,似乎全村人都聚集到了这里。男的围在一起,有的打牌,不时传出吆喝声,有的睡在柴禾上懒洋洋地晒太阳;女的则坐在一起,边晒太阳边绣花。这样的情景只有在过年时才能看到,勤劳的彝家人平时是很少聚集在一起玩的。

  远远地,终于看见了群山环抱的老家,这里很安静,只有孩子们放一两个鞭炮的声音在山谷久久回荡……走过一段陡坡,还没到家门口,就闻到了各种菜香。原来今天上冬坟,家里来了好多亲戚,炒菜都搬到屋外露天场地来了。到了家门口,只见男女老少一大家子人都在忙着做饭炒菜,忙得不亦乐乎!在这特殊的日子里,亲朋好友齐聚一堂,真是难得!饭菜很丰盛,鸡肉、牛肉、鱼肉、猪肉无一缺席,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山里过年也讲究起来了。除此之外,还有平时难得吃到的树花、荞疙瘩饭,让人既饱了眼福又饱了口福。

  饭后,曹老对彝族的民族服饰又产生了兴趣。于是,热情的彝家老一辈把自己家多年以前就压箱底的民族服饰拿了出来,一件件穿起来给曹老拍照,衣服换了一套又一套,一张张布满皱纹的脸上笑开了花;年轻的一辈也丢掉往日的羞怯,大大方方来了个服装展,有单人的,也有男女组合的。狭小的院子里挤满了人,穿衣服的、戴配饰的、拍照的,热闹极了!那情景不亚于闹市,我们也是大开了眼界,见证了彝族服饰从老一辈的纯手工到青年人的改进,再到现在小一辈的半手工半机器的改造。

  今年在山中,我过了一个特别有意义的年。

首页推荐
24小时热门资讯
24小时论坛热帖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