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人文天地 > 正文

越变越好的校园

文章来源:开远市讯
字体:
发布时间:2019-01-03 14:41:22

 ●普素珍

  我出生在改革开放初期,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祖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与我联系最紧密的就是我任教的学校。

  “老师,下雨了!”班长突然打断了老师的话。

  “快,去把盆拿来!”老师无奈地停下板书,对学生说了这么一句。

  学生们一起抬头望向黑板上方的那道缝隙,转眼间就见雨漏下来。拿来的洋铁瓷盆,是老师洗脸、洗衣服用的盆。盆才放到黑板角漏雨处,“咚、咚、咚”的声音就响起来。

  外边电闪雷鸣,瓦沟水哗啦啦地流,墙角几处薄膜也是噼里啪啦地响。外边下大雨,教室下小雨,整个教室叮叮咚咚犹如小合唱。这是我小学一二年级时上的鲁那小学,其实是一间低矮破烂的小瓦房,但这是村里最好的房子了。

  从三年级起,我们到村委会所在地八家小学就读。八家小学有一所土木结构的两层楼瓦房,虽说是两层,可二层地面是木板,走路不能大声,不然会影响楼下的学生上课。楼下的地面也是坑坑洼洼,不小心还会扭伤摔倒。读四年级的时候,学校里开始盖了一间两层的水泥房,我们天天盼着能在小学毕业前到新房子里去上课,觉得能在里面上学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1994年9月,我进入开远一中读初中,第一次见到规模这么大的学校。学校好像什么都有,教学楼、实验楼、音乐楼、图书馆、体育馆、会堂、食堂、办公楼、游泳池、篮球场、足球场、假山……花草树木也是品种多样,犹如一个大花园。

  1997年8月,我考入红河州师范学校,2000年8月,我赶上了师范学生包分配工作的末班车,被分配到大平寨小学。当时是一幢四层的教学楼,砖混结构。操场没有平整,上面一层厚厚的灰,风一吹,整个人都淹没在灰尘里了。2002年的时候,开远粮食储备库出资为我们浇灌了一块篮球场,那时有那么干净平整的球场,打起球来都多了几分劲。

  2007年,我到中和营小学任教,这里可是刚盖好搬过来的新学校,是全镇最好的房子。有教学综合大数、学生宿舍楼、教师楼、食堂。这几年来,学校实现了“三免一补”(免除学费、书费、杂费,寄宿学生补助生活费),还多补助了很多费用,如困难学生生活补助、营养餐补助等,小学生已经达到了免费吃、住、学。在2007年到2014年的几年时间里,我们的每个教室都装上了多媒体计算机。近年来,在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示范市的推动下,学校不止在外观上变得美丽大气上档次,还添置了许多音体美器材和数学、科学实验仪器。去年我们学校又盖了一幢功能楼,设置许多功能室:音乐室、舞蹈室、计算机室、实验室、美术室、阶梯教室等,真是一应俱全。

首页推荐
24小时热门资讯
24小时论坛热帖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