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人文天地 > 正文

想起母亲的月饼

文章来源:开远市讯
字体:
发布时间:2018-09-21 14:33:23

 ●宋应明

  每逢佳节倍思亲。我的母亲去世整整30年了,每逢中秋月圆时就想起母亲,更想起母亲做的月饼。

  我出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打从儿时起就记得每年家里吃的月饼都是母亲做的。那时生活条件很艰苦,物资匮乏,母亲开初做的月饼没什么糖料、油料之类的东西,工艺也很简单,其实,就是一块在大锅里炕(煎)熟的麦面粑粑而已。

  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随着生活的改善,母亲做的月饼也进步了。她用面粉和红糖做主料,加以少许猪油等食材做成饭团式的饼心,再用面粉或荞面做成饼皮将饼心包裹起来,然后用一个实木刻制的月饼模具(饼子拓)将其打成饼。最后一道工序便是烘烤了。一口大约装五六个月饼的浅浅的平底锅,放在用石块临时搭砌的土灶上,灶里有火,饼子锅上面还有一盆火,那是用一块旧铁皮和三根粗铁丝做成的一个手提式火盆。这样的烤制,一锅饼子约十来分钟就两面一起烤熟了。火候掌握得好,饼子是黄澄澄的、香喷喷的,否则饼子就是煳味的或半生不熟的。这道工序由父亲帮助母亲完成,父亲能根据上下火的力度来掌握烘烤时间,每一锅月饼打开都恰到好处,几乎没有烤失误的。

  到了八十年代中后期,母亲的月饼就做得更好了。月饼心子用上了白糖,足量的猪油增加了月饼的松软性,饼皮面上还撒一些芝麻,既美观又可口。由于母亲的手艺好,每到中秋节,村里不少人家都邀请母亲去做月饼,母亲从不推辞,她心地善良,人缘好,从村头跑到村尾忙得不亦乐乎。

  母亲做月饼的手艺是否是祖传,父母在世时没听说过,但母亲讲过她在旧社会就做过月饼,只是后来迫于生活的艰辛停了10多年。其实母亲做月饼的历史也有物为证:在开远小龙潭我故乡的家里,至今还放着母亲做月饼用的几个刻有双喜字、金鱼等精美形状的工具——“饼子拓”。

  母亲做的月饼并不仅仅是节日的食品,还兼有充饥功能。在生活困难的年代里,母亲做的那种硬梆梆的月饼,既耐放置又耐饥饿。每年我家里的中秋月饼要吃月余,在这一段时间,父母和哥哥姐姐们出田干活,每天的早餐中饭几乎就吃月饼。

  母亲是68岁病逝的,那些年因经济条件、医疗条件的限制,母亲的病没有得到很好的诊断和治疗,只能自己耗着。由于病魔的折磨,母亲去世前的几年里,家里就没做月饼了。参加工作在外的几个儿女、女婿,每到中秋节都会买月饼来孝敬两老。体质衰弱的母亲每次品尝过“洋月饼”之后,总是有气无力地叨念:“太费钱了,不划算,还是自己做的饼子好吃”。

  如今,每逢中秋佳节,当我品尝着那些包装精美、做工精良、原料高档的各式各样的月饼时,却觉得还是母亲做的月饼味道好,母亲的月饼脆,母亲的月饼香。

  一个月饼,一份乡愁。母亲做月饼的情景挥之不去。母亲的月饼,我只能在梦中吃了。

首页推荐
24小时热门资讯
24小时论坛热帖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