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人文天地 > 正文

裴呢冲情丝

文章来源:开远市讯
字体:
发布时间:2018-09-07 17:11:39

 ●宋应明

  在开远大黑山深处,大庄与碑格接壤的山沟里,坐落着一个有百十户人家的彝族村寨——裴呢冲,人们管这里的村民叫“仆拉”(彝族支系)。算起来,我有30多年没去裴呢冲村了。

  裴呢冲,一个我魂牵梦绕的山寨。

  今年8月,我有幸参与大庄乡老寨村委会村史室的建立工作。那天,大庄乡的小汽车专程把我送进裴呢冲村,让我终于圆了一个梦。盛夏的大黑山雾蒙蒙、雨绵绵,汽车在水泥公路上奔驰,我看着雨雾中的群山、旷野、村寨,感慨万千,思绪飞扬……

  都说大黑山高,老寨远。也许好多人不知,裴呢冲村更远,山更高(裴呢冲大坡坡顶海拔2705米,为全市最高点)。曾经的我们,背着干粮下乡,走到村委会所在地老寨村要六个小时,再走到裴呢冲村要七个多小时,如遇到这样的雨水天气,就进不去裴呢冲了,村寨像与世隔绝一样。

  走进山寨,山还是那座山,水还是那湾水,路还是那条路。房子变了,过去村里家家户户清一色的茅草房,现今一片砖瓦房,我们想补照一张茅草房的历史照片,找遍全村而不得。村子正中间那条窄窄的、长长的石头路依旧,路面上依旧流着溪水,是路又是沟,石头上起了一层薄薄的青苔,走路得小心翼翼。来到小路边的几棵老棕树下,我驻足良久。当年我结婚的时候,自己做弹簧沙发,为省一点买棕叶的钱,不辞辛劳上大黑山两天,裴呢冲小学的付聪林老师送给我的一捆棕叶,依稀记得就是这几棵树上的了。

  来到裴呢冲,我最想见的人是今年70岁的付文龙老人。1985年春的一个夜晚,我参与了裴呢冲村一个民选村官的会议,那些朴实的仆拉村民,用数包谷籽的方式选出了他们心中的村官。付文龙当选村长后立即带领村民修路、引水、建水池、整治村寨卫生,深得民心。刚好这一年,开远有了自己的报纸,我在开远报上发表了一篇《时代春风育寨王》的通讯宣传付文龙的事迹。今天,我还怀揣着那张已发黄的报纸来到裴呢冲,却听说老人早早就赶着羊群去了大黑山石围城。

  雨,淅淅沥沥。我冒雨跟着宣传干事在村中转悠,思绪老在回放过去。

  1981年5月,裴呢冲村实施包产到户,我和公社的一名干部在这里住了10多天。白天和村民一起出山,晚上和他们一起睡羊厩旁。在裴呢冲生活的日子,有几样“美食”让我至今难忘。大黑山村民的主粮是荞子,其次是包谷、洋芋。那些天,我们没见一粒大米,一天两餐就跟村民吃“苦荞粑粑”,那种粑粑差不多有1公分厚、比一个大碗的口径还大,嚼着苦,过后回甜,半生不熟,那时不讲口感,填饱肚子就行了。村民们早上怀揣一个荞粑粑出山,就可以顶到太阳西下才回家。花椒是裴呢冲的特产,村中有不少株百年老花椒树,那花椒又红又香又麻。对我们来说,还不到成熟季节的嫩花椒也够麻的了。每天吃晚饭,茅屋中,煤油灯下,一盆煮洋芋,一碗花椒带叶子的蘸水,一碗代用酒就是一顿美餐。村民们管那种酒精勾兑的代用酒叫“四毛八”,即四角八分钱一斤。才学喝酒,就碰到“四毛八”,我喝一口怕一口。可是农民朋友的那份真情,盛情难却,管他会喝不会喝,大口大口往肚里倒……

  午后,雨过天晴,湿漉漉的村庄在墨绿色的群山中显出生机。走出裴呢冲,我在一个山梁上回望山寨,一幅多美的风景画啊!相机镜头久久没有移开。一旁的宣传干事说:“多拍几张吧,裴呢冲是扶贫搬迁的重点村,大部分人家已经搬到坝子里去了。”

  搬迁,对一个村寨来说,是历史的变革。有250多年历史的裴呢冲曾经历过三次搬迁,每一次搬迁,村寨都有一次大变化。如今,祖祖辈辈居住的山寨又要发生一次天翻地覆的巨变了,从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观念等方面……

  裴呢冲会延续什么故事,裴呢冲的明天是个什么样子?情也依依,思也绵绵。

首页推荐
24小时热门资讯
24小时论坛热帖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