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泪玉烟
幼时初识陆放翁,读到的是“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满腔热血,是“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壮志未酬,是那种满身浩然正气的爱国诗人形象。
少年时,第一次读《钗头凤》,非常惊艳,完全颠覆了诗人在我心底那种胸怀家国不解风情的形象,原来放翁也有儿女情长、英雄气短的时候啊!
宋词以词牌命名,不同的词牌有不同的曲调、韵脚与平仄,相同的词牌唱出来是同一个调,只不过填的词不同而已。有些词牌因填了千古名句,导致想到这个词牌,脑海里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这首词,比如《水调歌头》,首先想到的是“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再比如《雨霖铃》,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或者《念奴娇》,想到的必然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只有《钗头凤》,一唱一和的经典必然是两首,有陆游的“红酥手,黄藤酒”,必然跟着唐婉的“世情薄,人情恶”。陆游和唐婉的爱情故事,也衍生出了很多版本。从宋朝演绎到现代,有据可查的正史也好,牵强附会的野史也罢,经了无数代人的演绎,早已面目全非。
唯有这传唱千古的《钗头凤》,字里行间的相思眷恋、遗憾悔恨、幽怨哀婉是真的,两人相逢并在此写下这千古绝唱的沈园也是真的。虽然数易其主,晚年的陆游尚多次故地重游,触景伤情,又写下了“伤心桥下春波绿,疑是惊鸿照影来”,“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等诗句来寄托思念之情。
少时,知沈园旧址尚在,心向往之,总觉得有朝一日,终会寻访这座名园。此番江南之行,听说沈园就在绍兴,临时改了游览路线,巴巴的赶到绍兴,直奔沈园而去。
车到绍兴已是黄昏,寻到沈园时,天色已晚,下着蒙蒙细雨,园门紧闭,门庭冷落,哪有一派名园景象?听说有夜游沈园的项目,痴痴的站在细雨中不确定地等,总算功夫不负有心人,那一扇穿越千年的门,还是吱吱呀呀地开了。
园门方开,灯光迷离幽暗,只有我和闺蜜两人在园中闲庭信步,夜雨中的沈园,纵使打上五彩琉璃般的灯光,也是一派幽冷凄清,不知不觉就走到了刻有钗头凤的照壁旁,虽知此是后人所仿,但此情此景,将照壁上的钗头凤再逐字逐句读来,仍难免黯然神伤——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邑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
陆陆续续有游客进来,园子里热闹了许多,每个导游必然要摇着旗子,带着团队到照壁前读诗词讲故事,很多慕名而来的游客,都觉得沈园的5A景区有些盛名难副。
只有我觉得,原来你是这样一座沈园,纵使斗转星移沧海桑田,尚能偏居一隅遗世独立。当年的宋井和葫芦池犹存,唐婉早香消玉殒,陆游化孤鹤飞去,空留一座园子,祭奠这可歌可泣的爱情,让前来凭吊的痴男怨女触目伤怀、自感身世。
沈园夜游的重头戏是夜堂会,荡气回肠的越剧唱一曲《钗头凤》,此园此情此景,八百年前的曲调一咏三叹演一场抱憾终身的爱情故事,怎能不让年少不识曲中意、听懂已是曲中人的看客们潸然泪下呢?
雨夜寒冷,和闺蜜返回下榻的青旅小酌,焗一碟茴香豆,暖一壶黄酒。这一场旅途,你有酒,我有故事,就算在寒冷的冬日,一路行来,也春意盎然!
新闻热点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