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人文天地 > 正文

舌尖上的乡愁

文章来源:开远市讯
字体:
发布时间:2017-03-03 14:14:19

 ●宋佳佳

  总是觉得,乡愁就是味觉上的思念,一个人无论离开故乡多少年,即使口音变了,但故乡的食物,始终是萦绕心头的一缕情思。

  每年冬至到立春之间,腌制腊肉是寻常百姓家的传统习俗。老百姓遵循了自然规律,腊月间到正月间气温低,空气也较干燥,病菌较少,也有晴天方便晒肉,再加上盐起作用,有利于腊肉保存。腊肉是一年一次的美味,不同的做法有不同的味道。

  恰逢其时,蚕豆这个时候上市了。才从地里采摘来的蚕豆水灵翠绿,豆壳里睡着粉嘟嘟、白胖胖的豆子,白衣里包裹着羞涩青嫩的豆瓣。这冬春两季的时鲜菜让喜欢它的人爱不释手。然而,当大米、腊肉、蚕豆三种食材相遇在一起,烹制出来就是一道看似普通,却最有滋味的食物。

  在老家丘北县,这个时节的蚕豆焖饭是每家每户餐桌上朴实的美味,但要做出一份色香味俱的蚕豆焖饭是要讲究工序的。正所谓“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首先,要把大米用水浸泡半小时后再放在锅里煮,边煮边观察,差不多时捞起米粒用手指捻开,还有一两颗米心时就要把米捞起,在竹筛中把米汤沥出来,这样焖出来的饭才有筋骨。然后,把切好片的腊肉与蚕豆一同放到锅里炒片刻,把腊肉中的油炒出来一些,把豆子水份炒干些,再把沥过了米汤的夹生饭倒进锅里,覆盖住腊肉和豆,掺水、水不能太多,漫过锅底就行,盖上锅盖,剩下的工序就是火候了。先用大火把锅底的水煮沸,当水把腊肉和豆子煮熟的同时,蒸汽也把上面夹生的米蒸熟了,待听到锅中发出“嗞嗞嗞”的声音,这是水份已焖干,腊肉的油再次被火逼出来,浸透到了米饭和豆子里,这时,混合着米饭、腊肉、蚕豆的香味也出来了,然后把锅底下的肉和豆翻起来,加入盐,与米饭拌匀。最后,就要调成文火慢慢烘烤,有经验的长辈们能够把锅底焖出一层金黄松脆的锅巴。

  焖好的饭粒粒油亮晶莹,渗透了腊肉和豆子的香气;蚕豆皮糯豆酥,同样吸附了米和肉的香气。饭和菜尽在其中,荤素相宜,油而不腻,味浓香醇,再配着一碗米汤、一碟咸菜,不知不觉就把肚子撑得圆鼓鼓的。小的时候,大家都住在一个大杂院里,要是谁家做蚕豆焖饭,就会香飘满院,只听大人一声吆喝,正在玩耍的小伙伴们就会停下来,一窝蜂地朝着那间厨房奔去,个个能蹭上一碗香喷喷的蚕豆焖饭,吃得满嘴油亮,你看我,我看你,满心欢喜得不得了。

  在那个食物匮乏的年代,住在一个院子里的人家,做蚕豆焖饭时都会多余多份地做些,为的是让院里的孩子们都有份。这样的场面是伴随儿时小伙伴们成长的共同记忆,已是嵌入我灵魂深处的乡愁。如今,人们都住上了高楼大厦、别墅庭院,偶尔有人家做蚕豆焖饭,但是户户紧闭的防盗门却难有儿时邻居亲如一家的情景了。

  回想做蚕豆焖饭的过程,如果一味用火猛,就会肉焦豆糊,但火力不够,饭的韧性和香味就出不来。从中领悟到,做事也要掌握火候,太急于求成就会欲速则不达,前功尽弃;而不温不火,没有激情,不抓住机遇乘势而行,最终也达不到理想的效果。不管做大事小事,都需要把握节奏、耐心细致、坚持不懈、认真扎实,那么成功的几率就会很大。

  每年腊月间,我都会想起故乡的蚕豆焖饭,虽说与酒楼里的珍馐佳肴相比,不上档次、没有贵气,但它对于我来说有本味、有家味、有情味。

首页推荐
24小时热门资讯
24小时论坛热帖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