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人文天地 > 正文

当海鲜遇上米线 它的名字叫阿梅

文章来源:开远市讯
字体:
发布时间:2016-12-09 13:56:10

 

阿梅的注册商标

◎记者 林熙傜  

  实习记者 段健梅 赵万美 文/图

  清晨,人们还在温暖的被窝中酣睡,而梅嬢家的炊烟已经升起,锅灶中的高汤飘出阵阵诱人的香气。待这座城市随日出一同醒来后,很多人一如既往地在梅嬢家门口排起了长队。炎热的夏天里,梅嬢家的米线能嗅到海的清新;在寒冷的冬天,那一口热腾腾的米线汤又能即刻温暖心房。

  “阿梅”初长成

  开远人口中的“梅嬢”叫李梅。从小,李梅就显示出了做菜的天赋。

  1990年8月1日,在家人朋友的鼓励下,同时也为了帮家里减轻负担,李梅在当时位于西城的泸江电影院旁边开了一家米线店,取名“阿梅小吃”。

  店里最先卖的是小锅米线。李梅的手艺自然引来众多食客,然而,周边的竞争对手也多了起来。为了在同质化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李梅又卖起了以排骨、肥肠、三线肉等帽子菜的大锅米线。这样一来,“阿梅小吃”的生意更加红火了。

  2000年,李梅退出了西城的竞争,将米线店搬到了泸江桥头。这一次,李梅没有停止创新:她放弃了之前卖得很好的小锅米线和大锅米线,改卖现炒鳝鱼米线。

  别人家鳝鱼米线的帽子菜是事先炒好备用的,李梅家的鳝鱼是现炒的,滋味鲜美。想必很多开远人,至今都记得泸江桥头那家“炒鳝鱼米线”。

  “阿梅”蜕变

  现炒鳝鱼米线一经推出,又引来模仿者众。李梅卖了几年鳝鱼米线后,决定放松一下,干脆就关了店,和丈夫一同去广西北海散心。

  米线与梅嬢,米线与海鲜,像是有着一份冥冥之中注定的缘分。李梅和丈夫游玩时吃到海鲜,她竟突发奇想:把海鲜加入米线中可行?

  李梅和丈夫带了大批海鲜回家,在家中研究海鲜米线的可行性。他们不断地尝试着各种烹饪方法,请家人朋友到家中品尝……直到研究出最满意的配方,李梅才将店门重新打开,推出首创的现炒海鲜米线。

  无论依靠什么食材,烹饪者都会做出专属于自家的美味。当海鲜遇见米线,这一碗米线就有了属于梅嬢的独特味道。

  对虾、海参、海螺、墨鱼、鱿鱼、章鱼……新鲜的海鲜肆意搭配,加入郫县豆瓣酱爆炒,再舀入秘制汤水,放入甘甜细腻的白豆腐、翠绿的韭菜段、煮得酥软的猪肉皮,烩成独一无二的汤料。碗中,已盛好Q弹劲道的米线,将汤锅中的汤料倒入盛好米线的碗中,“扑哧”一声——一碗让你直流口水的海鲜米线水到渠成。别急,喷香的油辣子,入口即化的香酥与米线更配,再放入自己喜欢的作料,一碗原汁原味的海鲜米线闪亮登场,这就是让众人排队的美妙滋味。

  经久“阿梅”

  位于落云尚品商铺8-B-2、8-A-3的阿梅小吃是李梅在2011年搬过来的新址,共有两层楼,无论什么时候去,都排着长长的队伍。

  2013年,李梅注册了专属于自己的商标,目前已有4家加盟店开始营业,分别在建水、个旧、蒙自、普洱。另外,昭通、罗平、弥勒三家加盟店也即将开业。对于慕名而来希望加盟或者学手艺的人,李梅从不吝惜赐教,实实在在地把自己的手艺传给他们。

  开远的姑娘伙子们小时候吃的是梅 家的小锅米线、大锅米线,再到鳝鱼米线,现在姑娘伙子们也还在阿梅小吃店吃米线,只是时光荏苒,岁月流转,姑娘伙子们很多都成家了,吃米线的时候也不再是独自一人,而是拖家带口。但那一声亲切的“梅嬢”,却一直没有变。

  “不管是哪个年龄段的人,都喜欢喊我梅嬢!”李梅说。

  “梅嬢,我要一碗鳝鱼加鱿鱼,韭菜少要点,米线多要点。”

  “梅嬢,我的那碗只要虾,要双份虾,是小娃吃,不要炒得太辣了!”

  “梅嬢,墨鱼呢给卖完了?我要一份墨鱼加腰花,再加点肥肠。”

  “梅嬢……”

  戴着橙色帽子、系着橙色围裙的梅嬢站在窗口前,仔细地听着每个食客的需求,然后用镊子找补零钱,再熟稔地将香酥作为记号,分配着每个人指定的“套餐”……

首页推荐
24小时热门资讯
24小时论坛热帖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