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人文天地 > 正文

地下县委的秘密收音站 ——忆开远解放前后二三事(一)

文章来源:开远市讯
字体:
发布时间:2016-06-29 13:34:55

     ●陈忠祺/讲述 曹定安/整理

  1949年7月,中国共产党开远地下县委在云南省木棉公司开远示范场(以下简称木棉公司)秘密建立。地下县委建立后,在落云庄大马路(今东风路107号红河州物资公司)收花站设立秘密收音站,将收听到的新华广播电台新闻摘编油印成《新华电讯》,开展宣传工作。后又于1949年10月重新选择木棉公司再建秘密收音站。

  秘密收音站设在木棉公司办公室西侧的一幢仓储楼内。那时国民党军警管控严密,收音机不准收听短波频率。收音机买回后,被送到国民党26军的监管所,将短波功能消除,只能收中长波。但新华广播电台的频率是短波,所以收音机又送到邮电局,由地下党“民青”成员、邮电局技术员王琨将短波功能恢复。

  收音站的收音员是我和姚宗文。秘密收音站所在的仓储楼,平时都少有人去,到了晚上就更不会有人了。当时云南广播电台的气象预报时间是晚上10点半到11点,新华广播电台的广播是晚上11点。估计时间差不多了,我们就以收听云南气象预报为掩护,抬梯子爬上楼收听。等收听结束,两个人相互校对,如有什么错误,姚当即修改在蜡版上,待天亮再来油印,名称仍叫《新华电讯》。要是特别重大的消息,就在《新华电讯》上加套红“号外”,连夜油印,天一亮通过秘密渠道发送。每当编印《号外》,或播音时间长,常常要忙到下半夜甚至天亮。但不管工作何时结束,都要把秘密收音站相关痕迹收拾干净,以免暴露。

  《新华电讯》刻印出来后,杨文华会派人来取走,通过单线联系方式秘密发放到基层组织,再由本支部的人向和自己所联系的人发送。我去发送时,会依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方式。如到城里发送就伪装成学生,把《新华快讯》裹成一卷当作学习材料夹在胳肢窝下。进东门时,若遇警察把守,或东门上有国民党兵站岗,我便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看城墙上的通告,然后趁警察、国民党兵不注意赶紧进城。

  发送《新华电讯》是一件危险的工作。一次县委委员向群到东山发送《新华电讯》,回来时还剩三份。不料走过鸟格煤矿时,突然被一队国民党兵拦住,要抓他当挑夫。向群沉着冷静,说自己是鸟格煤矿的材料员,矿上急等他进城采购材料保障军需用煤,才被放走。

  鉴于木棉公司基本是地下党据点的实际,我们也会优先“带”一两份在职工间传阅,让大家分享激动人心的喜悦。当然前提是让职工们不知道《号外》是哪里印的。职工们看过后,往往心潮难平。那时职工都在伙食团吃饭,因而这里就成了大家议论时事、抒发情感的场合。议论最多的就是“广州解放,贵阳解放,昆明何时解放?”为了这个时刻尽快到来,于是每人认定一个城市,当这个城市解放时就请客。我记不清是谁认了遵义,遵义解放的消息一出来,就听见伙食团里一片“某先生请客!某先生请客!”的欢呼。所谓请客,不过是请伙食团师傅加一个菜,买一瓶酒,大家共同分享胜利的喜悦。消息是我发出去的,而我却不能说,只能憋在心里,但这种憋的滋味无比的舒畅。

  虽然临近解放,但国民党统治在开远的势力仍十分强大。敌26军驻扎在开远,军统、中统、警察等机构林立,对社会监控非常严密,稍有不慎,党组织就会遭受严重破坏。地下县委建立是严格保密的,组织活动主要采取单线联系的方式开展。按组织保密原则,支部不召开支部会,有什么活动我都是分别把三个棉场的单线联系人叫到棉花地里,一个一个传达、通知。那时地下县委和秘密收音站同在木棉公司,我们却不知道。

  秘密收音站设置时,已是中国解放战争节节胜利推进之际。所以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围绕地下县委扩大会议“发展组织、发动群众、开展统战工作和对敌斗争,迎接全国解放”的精神进行,摘印了大量时事、学习宣传资料,提供党组织和党员、“民青”成员学习,对鼓舞人民胜利信心产生了积极作用。

  1950年1月18日开远解放,地下县委公开,党务政务不再秘密进行,秘密收音站的使命就宣告结束了。虽然秘密收音站仅存在了短短的三个多月,但这段充满神秘传奇的地下工作经历,将永远铭记在开远地下党革命史上,铭刻在我的记忆中。

首页推荐
24小时热门资讯
24小时论坛热帖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