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食 > 食疗养生 > 正文

阿老荞粑粑:百年历史 五代传承

文章来源:开远市讯
字体:
发布时间:2017-10-11 12:16:51


 马穆云(左)和母亲在做荞粑粑



 ●记者 马文卫 文/图

  在大黑山行走,山高天冷,饥饿难耐,吃上一个大庄阿老荞粑粑,香软甘酥,困意顿消,全身舒泰。此刻,觉得阿老荞粑粑是世间最为亲切的美食。

  大庄阿老荞粑粑是百年老字号,因其味道正宗,为老百姓津津乐道。由于各种原因,荞粑粑解放后曾经销声匿迹,直到改革开放后才回归民众的视野,在30年以后,仍以独特的口味吸引着食客。

  今年30岁的马穆云是大庄阿老荞粑粑的第五代传承人。近日,记者在他的手工作坊里采访了他和他父亲马鸿明。

  马穆云向记者回顾了他们一家五代的百年传承史:

  大约清朝后期,土生土长的大庄马家靠制作贩卖糖食为生,马家祖先做糖食挑货篮,行走于阿迷州大街小巷、山村小寨。他们制作的糖食很畅销,尤其辣子糖、茄子糖等因味美品稀而受到大家的热捧。马家的祖先看到生意红火之后,四处学艺尝试制作多种点心,其中最成功的是阿老荞粑粑。这些点心获得了多方好评,“当年享誉阿迷州,百姓商贾都言好”。

  大庄阿老荞粑粑用料讲究、工艺精细,名声渐隆,成为人们互相馈赠的礼品和中秋糕点。当时,有人形容大庄阿老荞粑粑,“形似满月,色如深玉,苦中带甜,落地洙散玉碎,入口回味无穷。”堪称“粑中一绝”,长时间风靡于阿迷州。

  改革开放后,马穆云的父亲马鸿明重操祖业,做起了阿老荞粑粑,全新亮相的阿老粑粑迅速得到人们的认可与青睐。马穆云继承祖传手艺之后,对原料和做法进行了调整和创新,使之更符合现代人的口味。在他正式成为第五代传承人做阿老荞粑粑的第一天,许多人前来光顾品尝。老人们品尝了他做的阿老荞粑粑后高兴地说:“味道还是那么正宗”。

  大庄阿老荞粑粑采用大黑山原生态苦荞面、土蜂蜜、精制白糖,均匀搅拌后,手工做成月饼形状的粑粑,再用柴火放在大锅里慢慢煎烤,后放置于木板上,再用筒纸包装成形,一筒装5个或10个。经过这几道工序,阿老荞粑粑就可以上桌了。民间夸其“芳香正可口,酥软不粘牙”。

  马穆云对油、荞面、蜜蜂等原料都有严格的要求,所以做出来的荞粑粑味道正宗。他在开远及周边各县市,指定专人定点销售。同时,他与电商合作,在微信和网络上销售。“大庄阿老荞粑粑已经卖到外省,去年销售额达20多万元。”马穆云对记者说。阿老荞粑粑名声渐大,云南电视台《大口马牙》栏目组曾到马穆云手工作坊做节目。

  “大家如此喜欢阿老荞粑粑,我一定坚持把这个手艺传承下去。”作为开远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马穆云坚定地说。



首页推荐
24小时热门资讯
24小时论坛热帖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