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梅
初中同学聚会,回了一趟生活了10多年的小镇。当年热闹的滑冰场摆满了台球桌,篮球场地面被挖得坑坑洼洼的,电影院外墙一片斑驳,我们读书时代最爱去的图书馆如今大门紧闭,门头挂满蜘蛛丝,一扇窗户没有了玻璃,只剩一副空架子摇摇欲坠。从门缝往里看,图书馆空无一物,几张报纸孤独地被遗留在满是灰尘的地板上,春日的阳光透过窗户落在满是灰尘的地板上,折射出一股历史的沧桑感。
图书馆是我童年印象中最美好的回忆。图书馆离我家不远,读小学时每晚吃过饭母亲都要带我去那里读书。一进图书馆,就有一种眩晕的幸福感。一排排一架架,数也数不清的好书呀,我就像乡下孩子第一次闯入霓虹闪烁的城市。那时去图书馆读书不用交费,只要在工作单位办上一张借书卡就可以在里面尽情的读书,但是要把书带走就需要交一定的押金。刚开始的那半年是母亲带我读书,后来母亲没空的时候,我就带着母亲的借书证领着妹妹去读书。那时的图书馆里经常坐满读书的人,以至于我们这些半大小孩借到自己喜欢的书后找个角落席地而坐就津津有味地看起来。
阅读是个渐进的过程,刚开始看得最多的就是连环画,内容简洁,突出主线,便于读者理解。后来,我的阅读层面又扩展了。那时为了争取能读到更多的书,每天下午放学就早早做好作业,囫囵吞枣地吃过晚饭就飞奔向图书馆,读《西游记》、《三国演义》、《儿女英雄传》,当然金庸先生、古龙先生的作品肯定也是不会放过的。虽然很多章回对于那时的我来说深奥难懂,但那种带来的阅读快感一直难以消停,而阅读习惯也从小学一直伴随着我走到现在。
现在的人好像都不爱读书亦或是没时间读书了。每每听我说要去书店读书都是一副不可思议的表情,于是我常常自嘲自己的不入流。的确,现在办公室和家里都有电脑,下班路上有手机在手,出差途中有ipad相随,纸质书籍都可以转换成电子书放在其中。然而我却固执地认为那感觉很不一样:图书馆里静谧如最初的天籁,读书者的呼吸和心跳伴着思想的潮汐在淡淡的书香中起伏涨落,仿佛有一种不理会岁月流逝的固执,夹杂着一丝淡淡的温暖。
博尔赫斯说:在我的想象中,天堂的样子应该是图书馆的样子。天堂只是人们的遐想,而图书馆却是这样的真实。不管时代如何变迁,然而那一排排整齐陈列的书架,书架上浩如烟海的各科书籍,以及那里浓郁的静谧尚学的氛围,却如同磁石一般深深地吸引着我。
新闻热点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