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佘菊 黄春燕 通讯员 李自纯
他在部队服役13年,磨练出了吃苦耐劳、雷厉风行的军人作风;他是一个“半路出家”的水利人,却通过实地摸查走访,对灵泉街道西山片区的农村饮水工程了如指掌;他没接受过系统的技术培训,却凭借着一股认真劲,把工作做得让老百姓连连夸赞。他叫蒲海川,是我市灵泉街道林业和水务服务中心主任、水管站站长,多年来扎根一线,用心用情服务群众。
1969年出生的蒲海川,从小就十分崇拜军人。1986年10月,他如愿成为一名高空侦察兵;1988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0年转业到灵泉街道工作,成为一名水管站职工。19年来他尽心尽责,努力工作,一直与水打交道,与水结下不解之缘,从普通职工,到水管站站长、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林业和水务服务中心主任,他一直不忘初心,扎根水利,时刻要求自己做一名合格的水利人。
2003年蒲海川当上了街道水管站站长,全面负责解决农村饮水问题。灵泉街道西山片区水资源极为缺乏,遇到天干时节,有4个苗家山寨存在靠天吃水、水源不洁等饮水问题,涉及人口4000多人。蒲海川暗下决心,一定要尽自己最大力量解决当地老百姓的吃水问题。
自他任水管站站长到现在,在山区共兴建人畜饮水工程27个,兴建生产、生活小水窖3000多口,彻底改变了山区人畜饮水困难的问题。在蒲海川的参与下,灵泉街道已完成33个村的饮水工程,解决了11142人的饮水问题。当初让他牵挂的石岗、老邓耳等4个山区苗家山寨615户3000余名苗族群众已经喝上放心水,彻底告别靠天吃水的困境。最让他自豪的,是灵泉街道西山片区的老百姓几乎都知道他就是水管站的蒲站长。
在三台铺水库建设征地工作中,一名村小组干部平时与他交情不错,在丈量土地时趁他不注意,将自己的土地超宽丈量,当他做完其他农户的土地丈量工作到点上登记面积时,发现这位干部的土地面积比区域内同样大小的地块要大,他立即叫工作人员与这位干部当着其他农户的面重新丈量,并当众狠狠批评了这位村干部。
军人的经历,造就了蒲海川雷厉风行、吃苦耐劳、敢打硬仗的作风,也培养了蒲海川勇于担当、积极乐观的性格。多年来,蒲海川不怕多做事,不怕做“小”事,不计个人得失,出色地完成组织和群众交办的多项任务。作为水管站站长,无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只要群众一个电话,他总是随叫随到,及时为村民协调、维修好自来水管道。蒲海川经常及时解决村民生活中的“小”事,赢得了群众的一致好评,大家都亲切地叫他“川哥”。
因为工作出色,蒲海川多次被红河州水利局,市委、市政府评为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
“我是一名在部队锻炼和学习了13年的军人,也是一名有着30年党龄的老党员,我要以军人的作风在工作岗位上做好各项工作,对得起自己所服务的人民群众,对得起自己的工作岗位。”蒲海川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践行的。
新闻热点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