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罗平
贫困群众种植和养殖的农产品需要稳定的销售渠道,广大消费者需要品质有保证的消费品。近年来,我市运用市场机制,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构筑贫困群众与消费市场的桥梁,使消费扶贫成为“人人皆愿为、人人皆可为”的大实事、大好事。
生鲜配送 追根溯源
我市推行“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等产业脱贫带动模式,鼓励农业品牌企业、龙头企业等生产经营主体用自身的先进技术和品牌资源,带动贫困户开展订单式农业、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推广新型生产经营模式。
开远市国洪经贸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蔬菜种植和超市、餐饮生鲜配送等为一体的民营企业。该公司提出“吃基地蔬菜,健康下一代”的经营口号,推出“从基地到餐桌”绿色生鲜配送模式。
2018年起,国洪经贸公司与羊街乡政府开展了“公司+合作社+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脱贫帮扶模式,成为我市参与脱贫攻坚的一支民企力量。具体做法是:公司直接下达订单,农户按要求种植无公害有机蔬菜,施有机肥、浇山泉水。公司在保障最低收购价的基础上,随行就市收购农户按要求种植的无公害有机蔬菜。这样,既保障了种植农户的利益,又保证了蔬菜的品质。另一方面,该公司实施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监管,实施严格的农残留“零容忍”检测(凡是农残留超标的,一律退货)。并将检测结果随配送的生鲜食品一起送达客户。消费者可以追根溯源,放心消费。
国洪经贸负责人说,该公司将发展自己的冷链物流,向周边县市进行蔬菜配送的同时,努力把红河州特有的新鲜蔬菜推向一二线城市的千家万户,让本地新鲜蔬菜走出红河,走出云南,走向全国。
寻味开远 电商助力
我市抢抓“互联网+”机遇,将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兴业态加快发展,让更多的“开远味道”走向全国的同时,有力助推了脱贫攻坚工作。
成立于2010年的硕满园商贸有限公司是我市的一家电商公司。该公司依托天猫、京东等互联网平台,向全国销售开远本地土特产品,至今已注册了9个商标,主打“柴门庄园”品牌。
一直以来,硕满园商贸有限公司以销售大庄乡出产的小黄姜、大蒜、糙米等农副产品为主。从2018年开始,该公司在流转土地试种的基础上,引导大庄乡宜民社区和乐白道街道新寨村委会冷水沟、雨洒等村民小组的农户一起种植市场上热销的食用玫瑰。现在种植规模已达到70多亩。这一举措,既扩大了该公司的经营范围,又帮助农户解决了农副产品的销售问题,提高了当地农户的经济收入。
今年以来,硕满园商贸有限公司每天的发货量都在350到500件之间。仅食用玫瑰一项,平均每天的发货量就达到350公斤。
“玫瑰花里有两种品种,一种叫墨红,一种叫滇红,两种都是食用的”硕满园商贸有限公司运营主管杨晓康说,“我们在销售玫瑰花的同时,还教客人做酵素、玫瑰素、玫瑰酱的方法。所以,客人很喜欢我们的玫瑰花。客人需要其他东西也会在我们店里买。比如我们销售的甘科所做的红糖、开远罗凤仙米线、豆腐皮等开远的本地土特产品,也很受消费者欢迎。”
电商平台让我市的土特产品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在打开国内市场的同时,成为我市脱贫攻坚的一条新途径。
扶苗助长 固本培元
“同质同价”,优先采购本地农资、农产品,尤其是经认定的自主创新型产品、名牌产品,同时鼓励、倡导当地消费群体优先消费本地产品,将农产品集中收购统一配送至各大型超市、学校、机关食堂。这是我市消费扶贫的又一亮点。
成立于1997年的云南红河卧龙米业有限责任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建成高原特色优质稻核心示范基地60余公顷,完成了1660余公顷无公害优质稻种植产地认证,带领3000多名农户规模化种植特色优质稻1200公顷,带动5000多名农户种植特色优质稻3800公顷,辐射带动开远周边县市优质稻产业快速发展。
“慰问建档立卡贫困户、职工工会福利等,政府机关各大局、有关单位都会找我们预订大米、粮油。每年仅这一块,就有将近七十万元的销售额。另外,昆交会、边交会以及北京、上海等地举办展示会、展销会、博览会,市政府也会组织我们企业前往参展。一方面,可以提高我们企业和产品的知名度;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学习借鉴其他企业的文化、经营模式。”卧龙米业副总经理李婷婷说。
22年来,卧龙米业在带动发展当地优质稻产业快速发展、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同时,“磨”米成名。“卧龙谷香软米”先后在国际农博会和全国农产品博览会上荣获金奖;被评为“云南六大名米”和“云南名牌农产品”。“卧龙谷”和“滇燕”先后被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授予“云南省著名商标”。云南红河卧龙米业有限责任公司被省粮食行业协会评选为云南省首批“放心粮油加工示范企业”,被省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认定为“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
新闻热点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