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区 > 社区资讯 > 正文

共同繁荣发展谱新篇 ——我市扎实推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纪实

文章来源:开远市讯
字体:
发布时间:2018-11-02 16:21:50

 ●特约记者 李立章  

  一排排漂亮的小洋房整齐有序,一面面鲜红的国旗在屋顶上迎风招展,一张张笑脸透出幸福,一幅幅“同圆好梦家梦融于国梦,不忘初心党心凝聚民心”的红色对联彰显着奔小康的决心。10月6日,走进大庄乡老寨村委会老寨村,新景新气象扑面而来。

  “在唱响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主旋律下,我们彝族聚居的老寨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全村150户720多人居住在海拔2700多米的大黑山上,山上种不出庄稼,种植藠头是农户的主要经济来源。村民的房屋基本上都是用土基砌的旧瓦房,村中道路狭窄,七弯八拐得只够人畜行走,车辆根本无法进出。”老寨村党总支书记王树清说,2018年老寨村易地扶贫搬迁后,家家住进了三室一厅外带厨房与卫生间的新房,屋顶上都统一装上了太阳能热水器,水泥浇灌的屋顶上还可以晾晒粮食……

  “变化还不只这些,从挑水吃变成自来水通进家,从吃荞疙瘩、玉米饭变成吃白米饭,从烧柴变成用电磁炉,从步行出山变成开车、骑摩托车,家里从脏乱差变成整洁有序、人畜分离、厨卫入户、雨污分流等。”讲起村里的变化,村民王树才的话说也说不完。

  无独有偶,距离老寨村百余公里外的跃进社区,是一个苗族聚居的社区,漫步在青石板铺就的乡间小道,眼前是座座独具特色的苗族民居,村边是一片片方块成形的果园,耳畔鸟儿呢喃细语……此情此景,仿佛置身于田园诗般的意境之中。

  早在2010年,中和营镇将原小独山和化肥厂两个村民小组共37户村民整村搬迁至跃进新村,将3个苗族村撤并为1个苗族村。按规划,撤并后的跃进社区总户数达89户,人口有400多人。同时,按照“高起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我市着力把跃进社区打造为独具民族建筑风貌和民族生态特色的景点,成为云南省最具民族特色的苗族亮点村庄。规划中除了建设邻里相亲、开放式庭园的房屋外,还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做到“年有花山节、季有运动会、月办培训班、日开阅览室”。为此,该社区积极举办苗族花山节、开办居民学校、开设乡村书屋、组建社区苗族歌舞队等;开展“手拉手”“心连心”共建互助、“五好评比”“美丽苗家”评选活动,通过新风尚引领社区居民新生活。

  如今的跃进社区,家家户户都住上了小洋楼,村子里不仅有文化活动室,还修建了健身场。“以前,我们祖祖辈辈居无场所,总是住临时性的极为简陋的茅草房,而如今,居住的是楼房,村里的道路宽敞、平坦,土地集中耕种,省时省力,收入也十分可观,今后不会再搬家了,这里就是我们永久居住的幸福家园。”采访中,村民王树先说。

  老寨村和跃进社区仅是我市扎实推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缩影,其他还有彝族聚居的黑泥地社区、苗族聚居的老邓耳村……一个个亮点频显。

  在扎实推进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工作中,我市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和“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目标,深入实施“普惠工程”,全力提升新型城镇化、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产业培植、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就医、上学、民族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发展壮大民族地区经济总量、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着力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让各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近年来,市民宗局积极向上争取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建设项目资金1826.54万元,市级财政投入专项建设资金892.43万元,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各族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

  尤为可喜的是,我市通过创建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跨越发展。2017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9.5亿元,增长10.5%。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1210元、13723元,比上年增长8.9%和9.5%。2015年、2016年、2017年连续3年位居全省经济综合评比10强县(市)之列。

  如今,我市各族群众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中提升了幸福感、享受到获得感、增强了自豪感、强化了认同感,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各族人民手足相亲、守望相助。

首页推荐
24小时热门资讯
24小时论坛热帖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