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区 > 社区资讯 > 正文

张克琼的“雕刻人生”

文章来源:开远市讯
字体:
发布时间:2018-07-06 11:57:59


 ●记者 马文卫 文/图

  腐根旧木荒山弃,

  风雨零落无人知。

  幸遇惜才痴情女,

  枯木逢春谱春秋。

  ——题记

  当记者走进山川根艺木雕文化有限公司张克琼的工作室时,她正在手握刻刀专注雕刻。她工作室内摆放的根雕作品,无不散发着神韵:有久经沧桑的达摩,有开怀大笑的弥勒佛,有威严大气的关公等,让人惊叹根雕艺术之魅力,自然造化之妙趣,天人合一之雕艺。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

  张克琼祖籍江西,1973年出生于文山州,现居开远, 爷爷和父亲都是民间艺人,主修竹雕。受家庭影响,张克琼对艺术有一种自然的领悟力,从小自己用泥巴捏各种形态的人物和动物,跟父亲学习制作简单的根雕作品。她年纪虽小,雕琢的东西却很有灵性,多次得到父亲及邻居的夸奖,根雕艺术的种子悄悄地在她的心里发了芽。

  1986年,张克琼学业结束后,迫于生活四处漂泊打工,她过早地挑起了家庭的重担。张克琼辗转到开远多家餐厅打工,由于她勤快手巧,很受欢迎。她用萝卜雕刻出的各种动物、植物好看又生动,这无形中又使她找到雕刻的乐趣。有人说,连做菜都能玩出雕刻艺术来,而且是无师自通,她天生与雕刻有缘。

  休息时间,别人逛街,张克琼则到崇文街逛旧货市场,从街上淘喜欢的老树根来雕刻。她雕刻的小物件精巧耐看,形象生动,颇受人们的的喜爱,一到市场就被抢购一空。这更加激发了她雕刻的兴趣。

  尽管生存艰辛,张克琼从未放弃对雕刻的爱好。夜半无人语,风雨静雕人。她常常在安静的深夜雕刻作品。2004年,张克琼开创了山川根艺坊,开始了她艰辛创业之路。同年,张克琼带着她的两件根雕作品《狗尿尿》和《震惊世界第一云》参加开远市第一届根艺奇石展,获得鼓励奖。2006年,她创作的作品《长寿蜥蜴》获得金奖。张克琼开始在开远根艺界崭露头角。从那时起,张克琼暗下决心,要走这条艰辛而又充满乐趣挑战的根艺创作之路。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张克琼作品有画的气韵、诗的意境、顺其自然、突出天趣、重在创意。她的根雕作品多以人物雕刻为主,写意风格最为突出,雕刻手法细腻独到。作品在木料原有的自然形态下进行雕刻设计,秉承了“三分雕刻,七分天然”的根雕艺术形式;作品给人以平和的视觉感,形态自然,线条流畅且不刻意,达到了静中求动的意境,深得广大收藏者喜爱。

  张克琼一路走来可谓风雨飘摇,她从小外出谋生,遭遇家庭诸多不幸和变故,但却很乐观,常念苏轼的“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来慰藉自己。她说,有根艺的陪伴,再难的路她也有勇气走下去。当她进入根艺的世界时,仿佛世间只剩下她和根艺世界里的鸟兽虫鱼、人物,她用刻刀与他们进行美妙的交流。为了提高雕刻技艺,张克琼还兼修绘画、书法、音乐、古诗词,这使得她的作品脱离了匠气,有了诗词绘画的意境。她常说,搞雕刻艺术不是追求一时的灿烂,而是追求永恒的精彩。她也一直以这样的标准要求自己。

  众里寻她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张克琼如今在开远乃至红河州根艺界声名鹊起,多次在地方及全国比赛中获奖,她的很多作品被国内外收藏家及上海工艺美术学院收藏,她自己也被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云南木雕协会吸收为会员,被评为国家二级雕刻师。2017年,她到上海工艺美术学院进修。2018年,她的作品《岁月真情》被送到北京博物馆展览,惊艳众多收藏家。

  作为我市屈指可数的根艺美术大师,张克琼自然成了许多有志于根雕工艺的青年的偶像。面对许多慕名求学者,张克琼总能来者不拒。她说,带徒授艺不光是帮人家解决就业问题,更重要的是要让根雕艺术发扬光大。基于此,她除了广收徒弟外,还将自己的绝技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如今她带出的三十多个徒弟,在各地根艺届都取得了不俗的成就。

  当问起张克琼对她的雕刻人生有何感悟时,她引用了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何处知何似,应是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甲,鸿飞那复计东西。”

首页推荐
24小时热门资讯
24小时论坛热帖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