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泉西山5000亩土地休耕调查 |
在休耕地种植的绿肥,花朵遍山盛开
休耕政策和绿肥种植技术培训
休耕区域质量监测点
●记者 王磊明 文/图
去年7月以来,我市以灵泉街道办事处西山片区的5000亩土地休耕试点为平台,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促进耕地“休而不荒、休而不废”,鼓励农户把休耕的土地进行休耕蓄肥,调整产业结构,成功探索出一条利国利民、促进农户增收的新渠道。
“我市选择灵泉街道办事处三台铺、崩打两个村委会的石漠化较严重、土地较瘠薄、农作物产量较低的5000亩耕地开展耕地休耕试点工作,涉及三台铺、田房、崩打、细白土、那丕5个村民小组的193户农户,其中建档立卡户47户。我们将力争用3年的时间,初步建立开远耕地休耕制度的组织方式和政策体系,集成石漠化地区种地养地与综合治理相结合的生产模式,探索休耕耕地种植绿肥、豆科作物与粮经作物轮休养息等良性制度,为全面推进高产田地建设打造良好环境。”市农业局种植业科科长向宴兵说。
耕地休耕 提升地力
开展耕地轮作休耕试点,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部署;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巩固提升粮食产能,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的需要。2017年,农业部在我省开展20万亩耕地休耕试点,我省选择9个州(市)的19个重点石漠化县(市、区)开展耕地休耕制度试点工作。我市作为其中的一个试点县,耕地休耕试点任务为5000亩。
“耕地休耕,让耕地休养生息,实现用地养地相结合,有利于保护和提升地力,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促进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向宴兵说,我市具有良好的地理、气候优势,但是由于耕地水土流失、石漠化以及长期施用化肥、农药、农膜等,农药化肥残留,耕地质量逐年下降,土壤板结、耕层瘠薄、酸化,有机质、有效养分含量下降,用地与养地失调,致使农业生产中产量低、品质差。为此,探索耕地休养生息、恢复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势在必行。
调整结构 助农增收
我市休耕地实施大春、小春两季全年休耕,连续休耕3年。按照耕地休耕试点工作对休耕地采取培肥地力和保护性措施,禁止弃耕、严禁废耕,不减少或破坏耕地、不改变耕地性质、不削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急用之时能够复耕,粮食能产得出、供得上的相关规定,我市通过开展宣传动员、制定计划、编制项目实施方案、进行休耕培训后,因地制宜,在休耕的试点耕地上选择“免耕种植绿肥为主、少耕种植豆类为辅”模式,为休耕地培肥打基础,探索培肥地力与养畜经济相结合、耕地休耕与农户外出务工相结合等农户增收新渠道,力争经过3年耕地休耕,实现地力上升一级,农户家庭经济收入明显提高的目标。
“我家休耕14亩山地,每年可以得到7000元补助。我家栽了10亩苕子绿肥和4亩豌豆。豌豆卖了有收入,绿肥可以做饲料。所以,我养了20多头牛、4头猪,日子过得比过去强多了。”崩打村委会细白土村党支部书记何南平说,山地连年种玉米,地越来越瘦,产量一年比一年低。现在实行耕地休耕,种植绿肥,国家每年每亩土地给予500元的补助,群众的收入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休耕可以改善土壤,绿化放荒的山地;种植的绿肥可以割来喂牛喂羊喂猪,这是一举多得、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我家这次休耕试点的耕地有30亩,每亩耕地每年可以得到补助资金500元。这比过去种植玉米划算多了。”灵泉街道办事处崩打村委会那丕村民小组李孝林说。
记者到李孝林家采访时,看到他和妻子正忙着把当天挤来的100公斤羊奶加工成乳饼。他家院子里采用高床养殖方法饲养着50只奶山羊。
李孝林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家休耕30亩山地,每年可以得到补助款1.5万元。过去种植玉米,虽然每亩地毛收入有700来元,但是扣除买种子、化肥、农药和请工的开支,每亩纯收入只有200元左右;如果把耕地流转给他人栽种,每亩耕地的租金收入也只有两三百元,连补助款的一半都达不到。现在,他家的30亩山地都种上了苕子绿肥,不仅省去了买玉米种子、化肥、农药等开支,种植的苕子绿肥在培肥地力的同时,还是很好的青饲料,可以发展养殖业,增加收入。
李孝林说,过去种植30亩玉米,一家人忙得很。每年春节过后,头一年成熟的玉米还在地里没时间收。“现在好了,耕地休耕种植绿肥不忙了。我家就从2017年6月开始养殖奶山羊,现在,每天加工乳饼的销售收入400元左右。一个月的收入上万元。”
向宴兵说,我市5000亩耕地休耕试点每年获得中央财政补助资金250万元。我市按照“先建后补”的原则,对实施试点任务的村组,经检查、审核达到实施要求后,分两次将补助资金通过“一卡通”的方式发放给农户。他说:“2017年6月先期试点的那丕村村民已经领取了半年的补助款,其他2017年11月后期试点的村民经检查审核达到实施要求后,将于近日领取半年的补助款。”
休耕受益 摆脱贫困
“这项政策实在是好,是党中央为我们贫困山区农民量身制定的好政策。”崩打村委会那丕村民小组普学龙说。
普学龙今年47岁,是2016年的建档立卡户。他家有承包耕地54亩、自开荒地70多亩,几乎全部是旱地、坡地。由于劳动力少,土地广种薄收效益低,加上其81岁的父亲患脑梗长期卧病在床(2017年10月去世),77岁的母亲也患脑梗行动不便,所以贫困。2015年,他家人均纯收入不足3000元。
2017年6月开始,他家有35亩耕地参加休耕试点,今年初已经领取了8750元补助款。
“休耕对于像我们这样缺劳动力的贫困户来说,更是一件大好事。过去种玉米套种蜜本瓜,一方面,忙不过来,要花钱请工;另一方面,山坡地地瘦,每亩要施一两百元的化肥,投入大,产出少,所以穷。现在耕地休耕,地里撒上绿肥,省去许多管理的功夫,苕子绿肥还可以作为饲料,可以养羊。”普学龙说,2016年,他向别人赊来26只小羊饲养,2017年初拿到休耕补助款就还清了欠款,现在他的羊群发展到了56只。休耕让他家摆脱了贫困。
那丕村民小组李海涛一家也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他家4口人,有两个女儿,大的7岁,小的5岁。他家承包地22亩,自开荒地50亩。李海涛说:“过去几十亩地都是种植玉米,除去种子、化肥、农药、请工等开支,一年忙下来,1万块钱都没有。现在22亩承包地休耕,仅每年的补助款就有1万多元。我们还可以把孩子交给老人帮照看,抽空去小龙潭豆腐皮厂做工,每人每天有165元的收入。2017年下半年的时间里,我们夫妻俩每月做工收入有五六千元。”
市农业局统计资料显示:2017年耕地休耕试点涉及193户农户,其中建档立卡户47户。建档立卡户休耕的耕地面积1408.22亩,其中种植苕子绿肥的1110余亩,种植豌豆的290余亩,通过项目实施,建档立卡贫困户每年可获政策性收入70.411万元,户均达14981元。
灵泉街道办事处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农科站站长荣建文说:“土地休耕后,村民们在得到补助款的同时,可以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其它发展项目上。有的发展养殖,有的外出务工,收入都明显高于过去种植玉米。据初步了解,休耕试点涉及的4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年收入都达到了脱贫标准。
新闻热点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