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区 > 社区资讯 > 正文

徐远海: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领头羊”

文章来源:开远市讯
字体:
发布时间:2018-05-11 14:56:28

 ●记者 王磊明 通讯员 龙林娜 文/图

  说起小龙潭镇绿差冲村委会主任徐远海,许多村民都说,他是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明白人、带头人”,是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领头羊”。

  徐远海1970年生,彝族,中专学历。从2007年起,他连续三届任小龙潭镇绿差冲村委会主任。2014年1月被民主推荐为小龙潭镇“明白人、带头人”。

  创办建筑队

  早在2009年,为了调动村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就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徐远海带领几个能吃苦耐劳的村民组建了一支建筑队。他们在小龙潭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购买了1台搅拌机、1台振动器、1个振动棒、1台清光机和2辆工程小推车,承接一些盖房、挖沟、修路、修建水窖等基础性工程。

  刚开始时,大家都心存疑惑:一个只有中专学历的庄稼人,怎么能把路修平、把沟挖好、把房子盖牢固了?“我一个农民,跟那些大学生没法比,没有点真本事怎么行?笨鸟先飞,我只能靠努力了。”徐远海说。

  于是,徐远海主动去向镇上规划所、水管站的技术人员请教,每天跟着他们跑工地,从最基础的拌砂灰、和水泥、下石脚、量尺寸等学起。后来,徐远海承建的第一条路和第一座卧式烤棚建好后,才得到了村民们的认可。接下来,徐远海带领的互建队完成了硬化道路4公里,清理坝塘3个,建设卧式烤房98座,建设地边水窖400余口,建设公房3座等工程,盈利40余万元。

  成立合作社

  绿差冲村委会属于山区村委会,经济发展落后。为了积极响应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要求,强化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破解绿差冲村委会集体经济“空壳村”的发展难题,盘活农村集体经济,徐远海和村“两委”班子成员合作成立了“带富山羊养殖专业合作社”。“这又是一个我自己从未接触过的领域。”徐远海说。

  徐远海一方面积极参加养殖技术培训,每天只要有时间就通过观看远程教育视频和阅读农家书屋的书籍学习新技术、新知识,提高自己在山羊养殖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到外地找山羊养殖大户学习科学饲养、疫病防治等知识,从别人的经验中琢磨出一套自己的理论再运用到实践中。

  徐远海说,2014年,小龙潭镇党委将绿差冲定为“强基惠农股份合作”试点,由镇党委和市工商局分别扶持0.5万元,交由绿差冲村集体资产管理委员会,以现金形式作为“合作股份”启动资金注入。合作社按照“股权平等、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积累共有”的原则运作,规定集体经济股份按照所占股份的比例进行红利分配,每年从利润中拿出10%的资金作为追加股本,并抽取一部分资金用于绿差冲公益事业及村级组织活动的开展。

  合作社成立时,入股资金43万元,养羊120只。发展到现在,合作社存栏山羊200多只。徐远海说,目前,市场羊价低,情况不太好。为了度过难关,一方面,他们班子成员都是从自己家里拿出玉米、秸秆等用做饲料,减少合作社的压力;另一方面,积极寻找市场。“2017年,合作社出栏山羊60多只,收入60多万元。”徐远海说。

  帮助贫困户

  “我是村主任,就是要比其他人多操份心,多出点力,多花些时间。我要用短暂的生命,给广大群众一个好的奔头。”徐远海说。

  一直以来,徐远海心系群众,想方设法为百姓排忧、为群众解难。2016年底,绿差冲村委会有建档立卡户73户,通过一年的努力,到2017年底,还有23户。这和徐远海带领的村委会班子的努力分不开。他们鼓励贫困户外出务工,增加收入;动员贫困户发展种植、养殖,改变贫困面貌。徐远海说,绿差冲村委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有50%的外出务工,大多数在小龙潭热电汽园区工作,厂家供吃,每天有100元的收入;其他的发展万寿菊种植,每亩的收入有1500元至1600元。

  石洞一组村民周德恩是苗族,今年46岁。他们全家4口人,因为儿子患病而致贫。其儿子2015年病逝后,徐远海带领村委会班子成员动员他家外出务工,增加收入。可是周德恩抵触情绪较大,他担心外出务工,土地闲置,万一在外面挣不到钱,一家人吃什么?他还担心外面的工作生活环境不能适应,“在家千日好,在外时时难”。在多次做工作后,周德恩和老伴2016年报名去广东外出务工,留下孩子在家种地,以防万一。2017年,尝到甜头的周德恩把孩子也一起带到广东去打工,全年务工收入达10多万元。

  47岁的周美珍,2010年其丈夫生病去世后,她带着年幼的女儿生活。因为家里没有劳动力,生活十分困难。2016年,在徐远海等村委会班子成员和帮扶干部的动员和帮助下,她家在种植传统农作物玉米的同时,种植了万寿菊,年收入1万多元。2017年,她加大了万寿菊的种植面积,收入增加,日子明显好转。

  徐远海介绍,绿差冲村委会近年来积极发展大棚蔬菜种植,引进水蜜桃种植,调整产业结构。他们在青龙街发展了110亩山地大棚蔬菜种植,已经收到了明显经济效益;在绿差冲、双塘子、石洞、旧寨、蚂蚁白等村引进种植了2200亩水蜜桃,目前桃苗长势良好。

  采访当天,青龙街村引进种植的第一批甜叶菊苗分发给种植户。听到广播后,领苗的群众纷纷闻讯而来,那场面仿佛赶集天。

  徐远海还心系教育,他于2016年12月在自己的母校开远市三中设立“徐远海助学金”,每年捐助4000元,至今为止共捐资12000元,共帮助学生30余人。

首页推荐
24小时热门资讯
24小时论坛热帖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