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无悔
1969年1月25日,我市当时的吉德公社(现碑格乡)鲁姑母生产队来了一个20多岁的“特殊知青”,说他特殊是因为他原本不属于城里下乡知青的范围,而是属于原小龙潭公社(现小龙潭镇)的回乡知青,由于他在当时的特殊环境中“政治觉悟高”,与他的地主家庭决裂不愿回家,就“农转非”来到了鲁姑母生产队插队当知青。
武绍元“脱离”地主家庭后,在鲁姑母生产队一干就是3年。尽管当时他表现突出、人缘极佳,但由于他出身不好、身份特殊,知青集体户的6个人一个个被招工进城走了,最后仅剩下他没人敢要,继续呆在农村接受再教育。
1971年,河口县有关部门领导到开远招有文艺特长的知青到县文工队工作,由于武绍元吹拉弹唱样样会,县里知青办的同志在得知武绍元的情况后,就特招了他。
1971年下半年,武绍元来到河口县文工队工作。在这期间,他当过演员、做过教师,一干就是10多年,还成了家有了孩子。
敢于弄潮
1977年10月,我国恢复高考,当时已经30多岁的武绍元参加了高考,并被录取到当时云南师范学院在蒙自师范专科学校办的本科班读书。
大学毕业后,武绍元回到河口一中当教师。在这期间,他的多项教学成果被上级有关部门肯定,他由此成为了河口县的名人,深受学生们的爱戴。
1986年,由于各地大量需要科班出身的知识分子,武绍元被调到了当时的开远水泥厂子弟学校当教师。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正是我国改革开放第一波创业浪潮兴起时期,开远也出现了个私经济复苏萌芽,武绍元不甘寂寞,毅然停薪留职搞起了种养殖业。
在经过了种种常人难以想像的奋斗后,武绍元的知名度又在开远高了起来:1987年,武绍元当选为开远市果木协会会长,他不仅搞种植,而且还搞绿化,成立绿艺园林工程处,业务范围逐步发展到了昆明等地,昆明世博园都留下了他的足迹。渐渐地,武绍元成为了较早拥有昆明住房、私家高档轿车的百万富翁。
2000年,富裕起来的武绍元没有忘记回报社会。在他的参与策划下,开远的老知青们踊跃捐款,在乐白道街道办事处仁者村建成了全市第一个以“知青”命名的希望小学。武绍元在当选为“开远知青文化活动中心”的主任之后,又经常到他当知青的地方碑格乡献爱心。
正当武绍元在昆明等地不断拓展业务范围的时候,因项目单位拖欠工程款等原因,他不得不又回到家乡发展。
潮落潮起
2006年,已经60岁的武绍元卖掉了昆明的房子,一家老小倾其所有在建水县与弥勒县的交界处买了两座荒山,开始大面积种植桉树。经过几年的辛勤努力,桉树长势良好,按当时的价格估算,产值已达亿元。
2013年,一位泸西的煤老板看中了他栽种的桉树,准备购买2000万元的桉树,并定下了交钱的时间。那几天,武绍元高兴得合不拢嘴,曾经的荒山将要变成金山,哪能叫人不激动呢?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就在煤老板约好要来付款的当天,因一场煤矿纠纷使付款的事泡了汤。接着,国家整顿煤矿的力度不断加大,市场上对桉树的需求量逐步减少,武绍元很快陷入了绝境……
那段时间,许多认识他的人都说,武绍元这辈子再也爬不起来了。可是在逆境中,武绍元没有倒下,他想起创业的初心,找来了褚时健的相关报道看了又看,他想:“褚时健80岁了还创业成功,70岁的我又算得了什么呢?”
不忘初心
为了解决生计,武绍元在南桥旁开了农家乐,正当生意红火时,又因场地的权属问题而关门。之后,他又重操旧业,在开远水泥厂后面的荒坡上租下了几亩地,栽种了芒果、蜜桃、蜜枣等,结果因果实蝇的危害而宣告失败。
怎么办?难道就这样向命运低头了吗?那段时间,武绍元把自己关在屋内,反复研究在开远适合种植的水果,经过论证,他发现开远非常适合栽种柠檬,而且柠檬的药用价值高,抗病能力强,丰收期快,一年四季都挂果,市场的需求量大,他决定试种柠檬。
2015年6月,武绍元从广西引进500株原产于台湾的香水柠檬苗开始试种。由于采取绿色栽种的方法,果树长势良好,今年12月,200株果树已成熟挂果3吨。由于香水柠檬口感好,一上市就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一位电商老板前来联系,希望武绍元每天供应一吨;元阳县的一位县领导看到报道后的当天就打来电话联系,准备把它作为该县的扶贫项目之一来发展。
经过大起大落的武绍元,在成功面前并没有沾沾自喜,他觉得这只是自己新征途的又一步。如今,武绍元又在规划蓝图,他说,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决胜脱贫攻坚的目标,自己要在晚年贡献一份力量,让香水柠檬树成为贫困山区农民群众的“摇钱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