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社会万象 > 正文

开远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调查和思考

文章来源:就业中心
字体:
发布时间:2015-10-10 15:26:09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一个全社会都关心的热点问题。1999年高等院校实施扩招以来,我国大学生毕业人数逐年增加, 大学生每年毕业的人数从1999年的160万增加到2013年的699万,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造成空前的就业压力。高校毕业生如何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就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以下结合开远市的实际浅析在促进大学生就业方面的对策和措施。
    一、开远市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
    近三年开远市大学毕业人数2000余人,毕业后回开远报到登记的全日制大学毕业生1240名,其中2011年应届大学毕业生报到登记378名(本科生178名,专科生200名);2012年应届大学毕业生报到登记418名(本科生199名,专科生219名);2013年应届大学生报到登记444名(本科生212名,专科生225名,硕士生7名);从报到登记人数上看,每年报到的大学毕业生数量均在逐年上升。
    经调查毕业后回开远报到登记的1240名全日制应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如下:通过公开招考和人才引进的方式进入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有300名,通过招聘和人才引进进入国有企业和银行工作的有59名,通过各种就业渠道进入非公企业工作的有543名,自主创业的大学毕业生有174名。164名大学毕业生尚未实现就业或处于灵活就业状态,就业率为87%,2013年毕业的264名大学生中当年有210名毕业生实现了就业,就业率为79.5%。
    二、开远市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特点
    (一)机关事业单位仍然是大学生就业的首选,传统就业意识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二)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和非公企业是吸纳大学生就业的主要渠道。
    (三)有一定人数的大学生具有创立意识,实现了自主创业。
    三、开远市大学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
    (一)就业观点需要转变。
    大部分大学毕业生对自身价值评价过高,认为自己毕业后得有一个工资高、工作稳定、工作环境好的单位才肯就业,他们首先看好的是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企和收入较高的各类企业,对一些工资待遇、工作条件一般的地区和单位不感兴趣,他们宁愿闲在家啃老也不愿意外出工作。因此就业观点的转变仍然是大学毕业生面临的主要问题。
    (二)怕吃苦、频跳槽。
在基层工作或是在个私企业的大学生,嫌苦、嫌工资低、频繁跳槽,造成用人单位就业队伍的不稳定,给大部份用人单位造成大学毕业生眼高手低的印象,影响了企业招用大学毕业生的积极性。
    (三)供需矛盾突出。
大学毕业生供需矛盾突出是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主要原因。全国高校在计算机、经济学、法律等这些热门专业上招生的人数过多,而采矿工程、植物保护等这些冷门专业招生人数偏少,从而导致热门专业人才过剩,一些较偏僻的专业无人问津。
    (四)县市级地区工资待遇和工作环境缺乏吸引力。
由于地区差别,我市大部分企业所列工资都较一线城市低,而大学毕业生对薪酬的期望值都高于我市的现实水平,导致一部分大学生不愿回到本土就业,或是回来后“有业不就”。
    (五)用人单位选才条件苛刻。
    我市的一些用人单位在招聘大学生时原本专科生可以做的工作非要本科生,一般地方院校毕业的大学生能胜任的工作非要重点院校的毕业生。从而给我市的一些专科生和一般院校毕业的大学生就业带来了诸多不利。
    四、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对策及措施

    (一)引导大学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
    引导大学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向他们宣传、介绍相关的就业政策和就业形势,帮助他们理性择业,树立起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点。每年对报到登记的大学毕业生进行集中培训,向他们介绍就业形势,宣传就业和创业扶持政策,引导他们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其到需要他们的地方去就业,以此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先从就业见习、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等基层做起,积累经验,厚积薄发。
    (二)为大学毕业生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就业服务。
为大学毕业生搭建招聘求职交流平台。通过与开远市内外大中小企业保持联系,随时掌握企业内空岗,定期不定期举办招聘会,向前来我市求职的市内外大学生提供免费的职业介绍服务并帮助有就业愿望的大学生实现就业。
    (三)加大对大学生就业见习政策扶持力度,组织落实就业见习,帮助积累工作经验。

 


    加大对就业见习基地的审核认定,使不同专业的高校毕业生能参加就业见习,积累工作经验。自2010年实施大学生就业见习政策以来,我市从4家就业见习基地发展到目前的8家州、市级就业见习基地,共向云南省生源毕业后三年内未就业大学生提供就业见习岗位357个;2013年向参加就业见习的94名大学生拨付就业见习资金35.4万元。就业见习政策的实施使大学生在实践锻炼中积累了工作经验,为其实现了从见习到就业积累了经验。
目前见习大学生的生活补助偏低,每月补助才600元,中央和省、州、市应加大投入,使其生活补助达到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吸引大学生参加见习和更多企业吸纳大学生见习,缓解就业压力。
    (四)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和艰苦地区就业,实现人生价值。
    通过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 大学生村官”、“特岗教师”等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引导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和艰苦地区就业,解决一部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认真落实国家对从事“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 大学生村官”、“特岗教师”的大学生相关优惠政策,让从事这些特殊岗位的大学生在服务期满后能够找到更好的工作,解决后顾之忧。
    (五)加大对大学毕业生的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
    帮助大学毕业生实现就业和创业,免费对大学毕业生进行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拓宽大学毕业生就业技能,扩大就业范围。帮助有创业意愿的大学毕业生树立创业理念,使其通过培训成功就业或走上创业路,同时带动更多人就业。
    针对未就业的大学毕业生开展技能培训,应该结合大学毕业生的专业和兴趣开展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以此来调动大学生参与培训的兴趣,以达到更好的培训效果。
    (六)扶持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全方位服务。
通过兴建开远市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为大学生和有志青年创业者提供配套设施齐全的经营办公场所,并为大学生和青年创业者提供创业资金、政策咨询、创业指导、跟踪服务等。

 


    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市鼓励和扶持创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对在我市辖区内创业,经本人申请贷免扶补或小额担保贷款的大学生,给予不超过10万元的创业贷款。为正在创业但又缺乏创业资金的大学生提供资金支持。但该项政策只能享受一次,我认为,经审查创业项目发展势头较好的大学毕业生创业者,应给予继续享受该项政策,以支持这部份大学毕业生创业者做大做强。
    对创业有所成效的大学生实施奖励,在我市辖区内创业成功的大学生,在招聘录用工作人员时凡聘用了云南省户籍人员并稳定用工一年以上数量达3至5人的给予一次性奖励补贴2000元,数量达6人以上的给予一次性奖励补贴3000元。此项奖励措施的实施调动了大学毕业生的创业积极性,但奖励力度不够大,应适当加大奖励金额,如对创业三年以上的大学毕业生可奖励5000至10000元,创业五年以上的大学毕业生可奖励10000至20000元,创业稳定后,招用员工50至100人以上的给予就业补贴等;以此激励大学毕业生创业,带动更多的人就业。
    (七)建立大学生报到登记台账,掌握大学生的个人基本信息及就业动态,做好大学生的跟踪服务管理。
    对我市每年的应届大学毕业生进行实名登记,报到登记的大学生填写大中专毕业生报到登记表;对大学生毕业后前三年免收档案保管费,掌握全市大学毕业生的个人基本信息及就业情况。并把个人相关信息输入电脑以方便查询,若有用人单位需要大学毕业生时及时进行推荐。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事关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大学毕业生本人要面对新形势和市场需求,调整心态,准确定位,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先就业后择业,珍惜就业机会,最终达到就业目的。作为就业部门既要认真落实国家的各项促进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政策,也要结合当地实际不断开拓创新,做好大学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为社会的和谐稳定作出贡献。

首页推荐
24小时热门资讯
24小时论坛热帖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