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社会万象 > 正文

垃圾日产日清 城乡日净日美

文章来源:开远市讯
字体:
发布时间:2017-08-23 15:20:54

DSCN6721.JPG

●记者 李雪琼 文/图

  近年来,为全面加快我市城乡人居环境提升整治行动,我市建立“户保洁、村收集、乡镇转运、市处理”的垃圾收集清运管理长效机制。以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为目标,建设高标准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厂,在城区和各乡镇建设垃圾中转站,实现了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

  201212月,我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厂建成,占地面积160.03亩,使用年限19年,主要由垃圾收运系统、垃圾卫生填埋系统、垃圾堆肥处理系统及生活管理区四部分组成。设计规模日处理垃圾200吨,填埋厂库容为49.62万立方米,服务人口15.7万人。

  “目前我市日产生活垃圾约165吨,平均年处理生活垃圾约60225吨,处理厂从试运行至今共处理进厂垃圾24万多吨,生产有机肥约25000吨。”市环境卫生管理处副主任万洪彬介绍。

  我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厂距离城区6公里。进入厂区,绿树成荫,巨大的垃圾填埋库区里垃圾车辆有序地进行倾倒,闻不到垃圾发出的特有气味。处理厂采用卫生填埋和静态高温好氧堆肥工艺,进场垃圾严格按照国家技术规范和标准进行填埋作业,使用推土机分层压实,及时覆盖,并定期对填埋区进行喷雾消杀,及时清扫散落的垃圾,加强设施设备维护和环境监测,使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以及资源化,垃圾容积减量可达35%,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每天,环卫工们天未亮就开始城区大街小巷的清扫和垃圾收集。垃圾清运采用袋装垃圾容器、三轮车和电动车上门等方式,沿街定时(每天早、中、晚三次)收运收集生活垃圾,先运至垃圾中转站再转运到垃圾处理厂进行处理,确保垃圾天天清,做到垃圾日产日清、车走地净。

  垃圾中转站是我市垃圾处理厂配套建设项目,采用集中迁移、集中转运、集中处理的处理模式,垃圾在中转站经过密封式除臭压缩工艺集中处理后,再由密封运输车运送到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厂进行无害化处理。

  在环雅路垃圾中转站,记者看到,垃圾车将垃圾倒入压缩箱的垃圾装载斗后,管理人员按下控制设备按钮,垃圾被传送至压缩箱内进行压缩处理,每车压缩量8吨左右,垃圾装满后再由专运车拉到垃圾处理厂统一处理。

  环雅路垃圾中转站工作人员夏启寿告诉记者,环雅路中转站201112月投入使用,主要收集河滨路、临江路、智源路、景山路等附近小区的垃圾。每天早晨5点钟环卫工开始打扫卫生,610分左右中转站陆续就有小垃圾车进来倾倒垃圾,一直持续到晚上10点左右。

  位于人民北路、人民南路、建设东路、环雅南路、落云南路、天利和旁、白土墙的7座垃圾中转站采取“户集—村收—镇转运—市处理”的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模式,把城乡生活垃圾处理纳入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管理轨道,形成城乡生活垃圾源头控制、过程管理、定点处置、长效运作的新机制,改变“脏、乱、差”城乡环境面貌,努力营造“洁净、舒适、环保、美观”的人居环境。

  白土墙垃圾中转站去年114日投入使用,是最早建设的郊区垃圾中转站,主要收集白土墙村、大乐村、小乐村、石头寨等附近村寨垃圾。白土墙中转站工作人员杨文龙告诉记者,农村垃圾虽然数量较多,但基本实现日产日清。

  在积极推进城区和城郊环卫设施建设的同时,我市还投资1890余万元,在小龙潭镇、中和营镇、羊街乡、大庄乡建设乡镇垃圾转运站4个,设置垃圾桶320个,建设村庄垃圾收集池50个,集镇及行政村配备10吨大型垃圾收运车4辆,2吨小型垃圾收运车 12辆,垃圾处理设施实现了乡镇全覆盖,基本实现集镇和行政村的垃圾日产日清,做到了城乡垃圾高效快速处理。

  垃圾中转站的建成使用,取代了过去露天垃圾堆放点垃圾满地、异味扑鼻的弊端,既美化了环境,提高了空气质量,又降低了清运成本,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此外,为加强我市城乡人居环境保洁工作,除坚持垃圾清运“日产日清”“清晨普扫、全天保洁”制度外,我市在全市范围发出《开远市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倡议书》,发动260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和部队开展卫生大扫除;深入开展爱国卫生月活动,投入资金136万元,发动5.3万人次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在全市上下形成全民参与提升城乡人居环境的浓厚氛围。

  我市7个乡镇(街道)办事处,下辖434个自然村,由党员、村干部带头进行保洁和环境卫生监督,每个月组织开展1次村庄环境整治活动,村内聘请的保洁员每天定时对村庄卫生进行清扫保洁。目前各乡镇、各村保洁员制度覆盖率达100%,垃圾收费制度覆盖率达100%


首页推荐
24小时热门资讯
24小时论坛热帖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