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开远校园 > 正文

文章来源:开远市讯
字体:
发布时间:2017-10-13 16:24:14

  ●开一中高一年级实验1班 王思洋

  “比”是一个中性词,它可以是褒义词也可以是贬义词,正确看待它,它就是褒义词;可是一旦误解了它,它就是贬义词。生活中处处有“比”,正确的比、盲目的比。

  学习上的比,可以刺激我们奋力学习,有助于我们消除学习障碍,让我们更加热爱学习。比学习其实是一种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之一,俗话说:“不比吃穿比学习;不比起步比进步。”这不是证明了比学习的重要性吗?

  比知识也是提高自己人生的“推进器”之一。也许有人认为当今世界是技术起主要作用,但他忽略了一点,没有知识作为坚实的基础,技术又从何而来呢?哪一个高端科技不是以知识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没有知识,恐怕人们连最基本最简单的事都不会做。

  当今社会流行着攀比之风、盲目从众的不良之风“一个人有什么好东西,我也必须有比他好的;别人有什么我也必须有。”这种错误思想在人们心中已不知不觉根深蒂固,攀比之风正在歪曲人们的思想,使人们为了争物质的好坏而疲于奔命,让人们原来清闲的的生活变得繁忙紧张。

  曾听过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位母亲参加完同学聚会回来后,责骂丈夫与孩子没有给自己“挣”面子,她细说了别人家的丈夫如何如何好,狠狠地“批评”了丈夫;这还没完,母亲又大声斥责孩子不如其他家的孩子那样出类拔萃。骂得丈夫和孩子脸面尽失,这不就是攀比心理吗?

  一些家长之间的盲目攀比,不仅害了成年人,孩子们也被攀比“感染”,孩子们便开始了拼爹拼妈,比一些与年龄和身份毫不相符的东西,到最后不仅个人“受害”,整个社会也会被攀比“占领”。

  有的少年,心里装的不是青春活力,而是如何比别人的物质更好,家长们不仅不以身作则,纠正自身的错误,还骂孩子攀比心理旺盛。上梁不正下梁歪,家长自己都不能纠正错误,又有什么理由要求孩子改掉攀比心理?家长们之所以不以身作则,不是因为他们拉不下脸来纠正,而是他们怕在孩子们心中的“威严”荡然无存! 

  “比”把握得好,将会使自己的人生增光添彩,提高自身品质,可一旦被错误的比“占据”头脑,人们便会陷入攀比设下的“圈套”。

首页推荐
24小时热门资讯
24小时论坛热帖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