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建帮
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成为举国上下最受瞩目的重大民生工程之一。
当前,脱贫攻坚目标正逐步向贫困程度最深的人口和地区迈进。笔者以为,在向前走的同时,更需要静下心来“回头看”,只有通过“回头看”并有的放矢地解决好疏漏环节,才会在脱贫攻坚战的进程中走得更稳、更远、更扎实。
“回头看”要关注干部和决策,要听取意见和建议。群众反映的问题才是最接地气的,基层提出的意见建议才是最切实际的。因此,打好脱贫攻坚战一定要走好群众路线。在听取群众和基层意见建议时,要用好“透视镜”,不能浮光掠影、走马观花,要立足于“深”,透过现象看本质,真正号准贫困的“脉搏”,找准致贫的“病根”,开好治贫的“药方”,力求做到“药”到“病”除;对在脱贫攻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用“显微镜”去看,要做到准、细、实,从大局和长远着眼,从细节入手,力求每个问题都能具体化,真正达到一旦具体就能深入的效果;看个体贫困群众存在的问题要用“多棱镜”,要多角度、全方位、多层面地考虑和分析,切实把问题存在的实质看清,把解决问题的落脚点搞实,以便拿出切合实际的“一病一方”来。
“回头看”要查找问题和疏漏。在查找问题和疏漏时,要瞄准“脱贫工作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缺少发展条件的人口如何脱贫、脱贫之后如何防止返贫”这些关键问题,要围绕关键问题,在消除贫困死角、追求攻坚实效上下功夫,切忌蜻蜓点水、雾里看花。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密切联系实际,边“看”边攻,立查立改,对在脱贫攻坚中出现的坚守阵地不牢、表率作用不好、实干精神不强的干部,要进行问责和“回炉淬火”,对在脱贫攻坚中出现的虚报、浮夸等现象,要予以严肃处理。
消除贫困,自古以来就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理想。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调动一切力量扶真贫、真扶贫,绝不能人为地降低脱贫攻坚的标准,绝不能因政策、资金、人力等原因放松脱贫攻坚的进度,要切实把“回头看”作为助推脱贫攻坚走向深入的“加油站”。
新闻热点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