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开远新闻 > 正文

记者探访开远第二水源——大庄水库(下篇) 两岸青山护碧水

文章来源:开远市讯
字体:
发布时间:2018-02-07 13:43:18


记者探访大庄河源头
  ●记者 文江虹/文 曹蔓夫 董晓东/图

  青山清我目,流水静我耳。山青水碧既是良好生态环境的具体体现,也是人民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成为全社会共识的大背景下,我市切实把建设生态文明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加大生态治理和实施生态建设项目力度。

  今年,列入市政府工作报告的关于生态建设的一项重点工作就是实施大庄水库面山绿化工程。从去年年底,大庄水库成为我市城市饮用水第二水源进入了千家万户,对水库水源地生态保护也成了市民关心的话题。1月中下旬,记者走进大庄乡,寻水溯源的同时,也对水库保护相关措施进行了采访和了解,诚如所想。我市对水库的保护行动正在加紧开展。

  在没有实施南部引水工程之前,上水库大坝游玩,车辆和人员可以长驱直入直达坝上。记者当天来到坝上,一座新修的古风式样的大门紧闭,这里已禁止任何闲杂人员进入玩耍。门口竖立了红河州“河长制”公示牌,对水库情况、管护目标和河长职责等提出了明确要求。

  据负责水库运行管理的市灌区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许志强介绍,自去年确定大庄水库为城市饮用水水源地以后,我市高度重视饮用水水源保护,依照相关法律法规,积极着手开展关于水源地保护及水库周边环境的相关整治。

  许志强说,通过市水务局向州水文局及市卫生监督所进行的监测情况看,大庄水库水质长期保持在三类水质以上,符合饮用水水源标准。在确定水库作为第二水源点后,为保护好大庄水库水源水质不受污染,全力保障人饮水源水质安全,我市在大庄乡政府召开《开远市大庄水库保护管理办法》听证会,着手出台保护方案及环库截污方案。

  市灌区管理处高度重视对水源点的保护,于2016年启动大庄水库水源地防护工程,修建了大门、水库岸边防护栏及安全警示牌等,对水库进行严格的封闭式管理,全面禁止在库区及周边进行游泳、钓鱼、烧烤、放牧等活动。同时,自水库定为饮用水水源地后,灌区管理处每天安排10名工作人员对水库水面、自来水公司供水出水口等地进行24小时不间断的库区巡查和值守,对存在安全隐患和造成水质污染方面的行为进行管理。

  在市林业局,记者也了解到,自去年年底,涵盖我市第一水源点南洞河及第二水源点大庄水库生态系统修复的开远南洞河流域生态建设项目已经规划完成并在实施中,预计今年内完成。该项目涉及乐白道、大庄、羊街3个乡镇(街道)12个片区,项目预计投资7.5亿元,规划总面积约6万亩。其中,荒山和水源地部分以种植生态林和观赏苗木为主,农地部分以林产业树种为主。通过项目建设,可以达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治石漠化、保护农业增产、改善局部地区小环境、净化空气等良好的生态效益。

  另外,开远市南洞河流域生态建设项目其中的子项目——大庄水库片区面山绿化区生态治理恢复工程也已经启动实施,林业部门计划在该片区栽种面积约为1100亩的湿地松、桤木等多种树种营造生态林。而在大庄河河道源头,也已经实施了2000亩的核桃林种植。

  市林业局副局长李云峰表示,通过该项目的建设,水库片区森林资源将得到恢复,森林功能等级得到有效提高,水土流失情况也得到缓解,能明显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水土污染也能得到有效控制及缓解,保障饮用水源水体质量达标。通过项目的实施,也能带动林业产业发展,推动生态旅游等发展,丰富山区经济转型多元化,加快山区群众脱贫致富,带动社会经济发展。

  站在水库库区两岸,看得见山,望得见水,两岸青山护碧水。我市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今年还将继续推进驻马哨、绿差冲等小流域坡耕地治理,规范南洞自然保护区管理,着力保护好中和营中山河谷、大黑山中山林业水源涵养功能区与生物多样性功能保护区,严格落实“河长制”,推动三角海环境综合治理等,持续改善水生态环境。从长远重生态、谋发展,让绿色发展优生态,城乡环境更宜居,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首页推荐
24小时热门资讯
24小时论坛热帖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