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 > 人在旅途 > 正文

外公的梯田

文章来源:开远市讯
字体:
发布时间:2017-04-17 15:00:39

 ●李伯成

  外公一辈子生活在梯田里,他87岁那年去世了,家人按照外公的遗愿,葬在了梯田旁。据母亲说,这是外公去世前特别交待的,他生离不开梯田,死也要守望着梯田。

  外公不识字,却是庄稼一把手,什么样的农活都难不倒他。只可惜,在那“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年代,一大二公,消灭私有制,农民们出工不出力,很多人只是“混工分”,外公辛辛苦苦干一年劳动,还是填不饱肚子。外婆说:“别人干劳动多狡滑,吃个烟筒要半天,谁像你外公,老老实实,从不偷懒。”外公说:“要是人人都偷懒,这农活谁来做?”

  到了改革开放年代,外公虽到花甲之年,但身体硬朗,干农活不比年轻人差,他说:“终于赶上了好政策,我要以梯田为家,吃住在梯田,不信‘务农就填不饱肚子’这句瞎话!”

  从此,外公就在自家的梯田旁盖了一间蘑菇房,并养上了鸡鸭,还种了点蔬菜。一年365天,外公除了过“六月节”和“十月年”回家外,其他时间就住在蘑菇房里,像呵护婴儿一样,精心打理着农田。

  辛勤的汗水终于获得了丰厚的回报:秋收时季,外公种植的杂交水稻获得了好收成,实现了粮食自给有余;他还在稻田里养鱼,真正实现了粮丰鱼肥;外公的田园也有收成,成群的鸡鸭,天天有蛋卖;外公种的蔬菜全家人都吃不完,他还拿到乡里的市场上卖。

  村里的不少群众看到外公在梯田里搞多种经营,一个个学着他在梯田建盖了蘑菇房,养起了鸡鸭,种起了蔬菜。

  不知不觉,村里渐渐富了起来。一天,州县的领导和一批记者到外公的田地参观,他们称赞说:“这是典型的‘田棚经济模式’,只要多动脑筋,立足梯田特有的优势,同样可以获得粮经双丰收,过上小康日子。”

  好多年过去了,外公依然静静地守望着他心爱的梯田,看着乡亲们在梯田里辛勤劳作,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也许哪天你会用到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吧! 开远生活圈
开远生活网公众号二维码.jpg

首页推荐
24小时热门资讯
24小时论坛热帖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