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谷——布谷——”阳春三月,在故乡的田野上、山谷间,布谷鸟叫声此起彼伏,清亮激昂,浑厚悠长,仿佛一声声深情的呼唤,让沉寂的乡村大地倏然惊醒、忙碌起来。
布谷声里,春阳暖心,母亲与村中妇女们一样,抬出收藏多日的谷种,那些谷种饱满、硕大,散发着淡淡的泥土香。那几天,母亲变得异常忙碌,她起早贪黑,熟练细心地将谷种浸泡、暴晒、捂热,等到谷种吹出“鼻子”(冒芽胚),就欢欢喜喜播撒到秧田“温床”上。
见母亲如同培育儿女一般伺候着“谷宝宝”,忙得满头大汗,我劝她歇会再做,她反而温和地告诫:“育秧就像读书,不用心点哪行?地误误一年,人误误一生啊!”我听得一知半解,可看着她的严肃样,心里便多了份肃然。
布谷声里,父亲也没有片刻空闲。他多日泡在村庄远处的水田里,驱赶着水陆两用的山黄牛,时而扶着犁铧轻翻泥土,时而踩着木耙平整水田,嘴里发出“的的呀呀”赶牛声,混合着四周的牛哞声、村人的吆喝声、鸟儿的清唱声、田间的流水声,凑成一曲激荡人心的春耕交响曲。
这火火烈烈的场面,也引得我们小孩忍不住跑来“打下手”,或捞捞浮渣,或糊抹田埂,或喂把牛料。兴致来时,就在水田里一番“泥奔”,弄得浑身泥兮兮、湿漉漉的。忙碌中的父亲看到也不恼,反而说:“这才是咱农家娃的本色,嫌脏怕累,日子还能过得去?勤谨勤谨,衣食把稳!”
半个月后,妇女们大显身手的日子到了。万顷良田养水到位、烂泥温软,谷秧也窜到了移栽高度。妇女姑娘们一齐上阵,头戴草帽,高挽裤脚,一群群,一垄垄,倒退着插秧,一面放飞串串欢笑,一面巧手如鸡啄碎米,点插出一排排整齐诱人的青绿,引得挑秧撒把的男人们一片赞叹。
人多的活计,无形中也是一种竞赛。抑或珍惜春光,朴素好强的妇女们也会来上一番挑战。一田之内,垄与垄之间,你追我赶,挑逗声声。赢了,满脸春风;输了,毫无失落。因为,大家都抢在春光的前头,播下了希望,种下了心安。隔着日子,大伙仿佛看到了金灿灿的秋天,嗅到了幽幽的稻香!
听着布谷的催促,带着质朴的秉性,多年后,我打拼到了遥远的异乡城市,这里生活节奏紧迫、压力比山大,可因为那份挥之不去的提醒和赶早奔跑的姿态,我很快适应了陌生的环境,找准了人生的位置,稳稳地抓住了珍贵的幸福。
又到春天,又闻布谷声,悠悠天籁,响彻大地,那是春天的呼唤,那是奔跑的号声,永远响在我心灵的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