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明
早就听说苗族同胞过年期间的传统项目——踩花山的斗牛大会精彩纷呈,非常好玩,为了亲自体验一番,感受一次浓浓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农历新年,我们驾车从开远城出发,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缓慢爬行,终于到了麻栗坡村斗牛场。
斗牛场由一块稍平整的山地修建而成,虽说简易,却也能看出村民们在建设过程中是花了一番心思和费了一番力气的。整个斗牛场呈一个圆形,既能最大限度地容纳更多的观众,也能让观众不管在什么位置都能享受到最佳的观赏视角。
为了确保观众的安全,村民们把牛角逐的地方用推土机推出了一个大约
麻栗坡的斗牛赛其实是分两天来进行,大年初一进行了三等奖的比赛,大年初二进行的是二等奖和一等奖的比赛。
一开始我很纳闷,不是需要进行完所有的比赛才能分得出一、二、三等奖吗?仔细问才知道,斗牛比赛的一、二、三等奖并非我们平常理解的比赛奖次。严格地来说应该表述为第一等次的比赛、第二等次的比赛和第三等次的比赛。牛主人报名参加某个等次的比赛直接决定了该牛最终能获得的名次。为确保斗牛的公平公正,牛主人除了根据牛的实力可自由选择参加某个等次的比赛外,牛的对手都是现场抓阄决定,并有权决定是否弃权,弃权的牛在赛前交的保证金是要被扣掉的。一、二、三等的奖金由“组委会”赛前确定,数额并不固定,不过奖金的最后一般都要带一个“六”,以取民间“六六大顺”的吉祥含意。听说此次比赛的一等奖,“组委会”就定了一个10600元的奖金,二等为6600元,三等奖为4600元。而奖金的分配也和我们平时的认知不同,奖金是由参加决赛的二头牛主人共同获得,一般是二八开。
这天的比赛,最有斗志的要数一头小黑牛。在第三轮角逐中,小黑牛的对手是一头要比它高大出许多的大黄牛。像人一样,牛也会根据对手的体型来评估搏斗的胜算,如果双方体型相差太大,体型较大的一方,往往用前脚用力地刨刨土,吹吹鼻子,就能震慑体型较小的一方,“不战而屈人之兵”,让对方落荒而逃。而小黑牛在大黄牛用完上述招式之后,根本不予理会,反倒是采取战术慢慢靠近大黄牛,并且趁大黄牛不备时采取突然袭击的招式。别说,这招还挺管用,等大黄牛反应过来,已经被小黑牛顶出了七八米远。正当我们认为以小胜大的奇迹要发生时,大黄牛稳住了神,发动了反击,直接将小黑牛向后顶出了二十多米,最后将小黑牛顶了贴在墙上,就在差不多大黄牛要将小黑牛挑到看台上时,牛主人及时赶到,把两头牛分开,避免了当场出“牛命”。
让人印象最深刻的要数一头毛发棕黄色的大黄牛,我们姑且称它为“大棕黄”吧。这头“大棕黄”的前峰高耸,两只牛角又长又尖,精气神十足,不管是走路还是站立,都很有气场,一看就有“牛王”相。这头牛也是当天最被人们看好的一等奖得主。由于这头牛的骁勇善战,前四轮几乎没有遇到强有力的对手,顺利进入了半决赛。在半决赛,这头“大棕黄”遇到了一头和它实力相当的大黄牛,这头大黄牛比“大棕黄”更有先天优势:这头大黄牛的一对角长得更靠前,两只角靠得要更拢一些。在“大棕黄”与它四角对峙的时候,这头大黄牛的两只角刚好对着“大棕黄”的两眼旁边,而“大棕黄”的两只角要相对离得开一些。角斗过程中,“大棕黄”任何一只角要剌到大黄牛,必须运用甩头的方式才能剌到,而一甩头,往往都会撞到对方的牛角上,角斗的过程中非常吃亏。即使是这样,双方你来我往,战斗了数十个回合,在“大棕黄”的脖子处被大黄牛挑出两个大窟窿后,“大棕黄”才败下阵来。最后“大棕黄”止步在了四强。
斗牛场快乐多多,这里有浓浓的年味儿,这里的快乐简单而纯粹!
新闻热点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