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开远 > 地理人文 > 正文

开远少数民族文化影像,彩!

文章来源:开远市讯
字体:
发布时间:2021-11-09 14:27:34

 少数民族文化,有着深厚历史渊源,积淀着少数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文化百花园中的瑰宝,推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直接关系着乡村全面振兴的进度和效益。深入挖掘少数民族文化内涵,能让少数民族文化血脉得以延续,更能提振少数民族投身乡村振兴的精气神。

  近日,红河州政协特聘艺术家委员会开远分会、开远市文化馆共同开展少数民族文化调研与摄影采风活动,大家先后到小龙潭镇灯笼山村、灵泉街道白打村等地采风,彝族、壮族同胞们身着民族服饰,通过舞蹈、花灯、对歌等形式,展示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饰和纯朴古老的民风民俗。

  笔者跟随摄影师的镜头,一起感受了开远少数民族文化的多彩魅力。

小龙潭镇灯笼山村彝族支系阿哲人服饰

小龙潭镇灯笼山村

  灯笼山村村民是彝族支系阿哲人,民族服饰至今保留得很好,每逢传统节日,村民还时常表演彝族舞蹈“簸箕乐”(已列入县级非遗项目)。

  灵泉街道白打村

  白打村村民属彝族支系倮倮人,服饰以黑白色为基调,至今只有极少部分老辈着民族服饰,村民们代代传承着跳“西山烟盒舞”的习俗,其中“西山烟盒舞之小牛爬树”曾登上过中央电视台,是州级非遗项目。该村于今年被列入全州27个民族文化提升项目之一,当前正在井然有序地进行提升改造。

中和营镇迤马邑村老式壮族服饰

 中和营镇迤马邑村

  八家寨村委会迤马邑村村民属于壮族支系侬人,如今着民族服饰的人已不多,但仍有少部分老人留存着最老式的壮族服饰,节假日就身着盛装参加活动。



碑格乡仆拉人服饰

 

  碑格乡

  碑格乡于2009年被省政府列为云南省彝族仆拉人传统文化保护区,保护区涵盖仆拉服饰文化、饮食文化、社会文化、民居文化、民俗文化等,因此碑格的仆拉语言和服饰保留得相对完好。

  碑格仆拉人服饰分上半乡和下半乡服饰,女人服饰均以粉红色为主色,上半乡和下半乡主要以头饰来区分,男人服饰以黑色为主色,上半乡和下半乡均相同。尾朵朵村村民的仆拉人服饰是下半乡仆拉服饰的典型代表,至今保留完好。

  羊街乡

  宗舍村村民属彝族支系仆拉人,语言和服饰与碑格的仆拉人稍有区别,与蒙自市西北勒乡的仆拉人相同,服饰以红色、绿色为主色。 

  羊街乡鱼塘寨、红果哨村村民和黑泥地社区居民均属彝族支系倮倮人,语言早已汉化,但服饰装饰上仍保留着传统手工剪纸、刺绣的工序,与灵泉街道白打村的彝族服饰有所区别。

  留住历史记忆,传承文化遗产,一幅幅照片,不仅展示了彝族、壮族等少数民族美轮美奂的服饰文化,还展现了当地“村村优美、处处和谐、人人幸福”的美好画面,彰显了开远少数民族群众,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积极向上的精神以及他们幸福快乐的日常生活。

  (陶家淇 蔡维丽 李金龙 文/图)


首页推荐
24小时热门资讯
24小时论坛热帖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