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开远 > 地理人文 > 正文

外公的纹身

文章来源:开远市讯
字体:
发布时间:2019-03-22 14:43:59

  ●刘晋

  我的外公今年95岁了,在他的手臂上刻着一个“苦”字,那是他1948年在部队参加“诉苦复仇”大会(相当于现在干部任职培训)时纹上去的。纹身在现代社会完全是年轻人赶时髦和彰显个性的一种表现,而在几十年前,却不叫纹身,我理解应该把它叫做“刻字明志”,外公为了激发斗志,在手臂上刻下了这个“苦”字。随后,外公同多名经过培训的战士就奔赴到祖国各地的解放战争中去,从此,天各一方,生死相隔……

  外公是山西人,他曾是13军警卫营的一名排长,也曾给陈康军长当过警卫员。外公一生吃过很多苦,经历过很多坎坷,打过很多场仗,能活到今天,实属不易,多少次大难不死,连他自己都记不清了,别的不说,当年同村和他一起参加革命的12名伙伴,除了我的外公,全部血洒疆场,如今外公想起他们总是感慨万千。

  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外公就死里逃生一次。那年,身强力壮的外公与同伴一起进城卖煤,突然遇到日本鬼子抓人,外公的同伴被鬼子抓走了,年少气盛的外公不顾个人安危,上前与日本人理论:凭什么抓人?日本鬼子见外公比先抓来的同伴年轻且壮实,随即放开外公的同伴,抓走了外公。当天夜里,外公和被抓的乡亲们一起被日本人押上火车北运。天快亮时,饥寒交迫、双手被反捆着坐在运军火的闷罐车厢顶上的外公,趁押解的日本兵不注意,慢慢往车厢边缘挪动身体,然后一咬牙、一抬屁股跳下了火车。车上的日本兵慌忙地朝外公的黑影开了数枪,但因天未亮,车速又快,外公竟未中弹,仅仅被摔昏在路基上。不知过了多长时间,苏醒后的外公爬进路边的庄稼地躲藏起来,然后靠一路打短工辗转回到了家乡。

  1947年初,饱受苦难的外公,满腔热血,告别新婚妻子,参加了解放军。从此,跟随刘邓大军出太行(山)、进大别(山)、过黄河、渡长江、转战南北。在解放中原某地的一次战斗中,外公手中的枪柄被一颗子弹射断成两截,而外公握枪的手却未伤一根毫毛。在另一次战斗中,要攻一座城,外公他们要踩着梯子往城墙上爬,敌人在城墙上俯射他们,伤亡很大。而我的外公也在那场战役中幸存下来。还有一次战斗,一颗炮弹落在阵地上,外公只感到耳朵“嗡”的一声,就失去了知觉,等外公恢复知觉,从厚厚的浮土中钻出来,就像电影《集结号》里一样,看见的是悲壮的一幕:全班战友阵亡。也就是从那天起,外公的一只耳朵失聪了。

  外公跟随13军,渡江南,解放江西、广东、广西。还在当时的陈康副军长亲自率领下,从南宁出发,昼夜兼程,轻装突进滇南,14天的时间,急行军1800里,攻取蒙自机场,切断了国民党的空中退路。1950年,将胜利的旗帜插到祖国的西南边疆小城开远。

  外公这一生,无论在淮海战场的壕沟里,横渡长江的木船上,还是挺进西南的征途中、边疆剿匪的黑枪下,外公都数次碰到过“有惊无险”“有险无难”“绝处逢生”的经历,但外公都顽强地挺过来了,看到了新中国的成立,品尝到了胜利的果实。也许正是因为有了“出生入死”“劫后余生”的感受,在后来的岁月中,外公才对一切名利看得很淡、很轻……而对共产党、毛主席的感情却很深、很厚……

  2017年,我和爸妈带着外公的心愿回了一趟山西老家。在外公曾经打过游击战的羊头山上建了一座纪念公园,公园里有堵长长的纪念墙,上面刻满了从这个地方走出去的山西籍南下干部的名字。我认真地找了一遍,没找到外公的名字。山西的表舅说,他曾经带着外公的相关证明去找过当地民政部门,但回复是,从山西走出去的革命志士太多了,难免会有遗漏。虽然有些遗憾,但是我却坚信,新中国会记录下他们的事迹,历史会记录下他们的功勋。

  外公手上的那个“苦”字伴随了他70余年,这是我见过的世上最美的“纹身”。我作为一名革命先辈的后代,是我生命里的无尚荣光。我想,我不仅要记住外公刻字明志的精神,更要让自己的后代世代记住老一辈革命者的这种精神,热爱祖国,不忘初心,永远跟党走!

首页推荐
24小时热门资讯
24小时论坛热帖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