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盈一水间
中秋前夕,一场熊猫灯会现身开远南洞风景区,给水流潺潺的南洞增添了别样的古典意趣。
灯会是中国古老的民俗文化,伴随灯饰展览活动,还有一些极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动,对我这个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来说,千万不能错过。
那天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天上没有明月。看不见人头攒动的景象,倒也有着清秋时节的幽静。
女儿说,好久没来南洞。是呀,要不是这场熊猫灯会,暂时没有驱车前往南洞的念想,也很长时间没有徒步南洞。
在大门口,看见一个个挥拳舞棍的卡通熊猫,仿佛攒足了一身功夫在向我们挤眉弄眼,我忍不住笑了。
仰望青山如黛的山峦,天空不再阴沉。
南洞不大,有终年流水潺潺的泉潭,是一块轻易就能抵达、伴随我们终老的清灵之地。纵然走遍天下,阅尽无数山水,最终还是想站在南洞的山脚下,感受缕缕清风的抚慰。
我看见一座大型熊猫灯饰伫立在水中央,令奔腾的黄色河水柔和不少。不过,从桃源洞里流出来的河水在桥洞的分孔作用下,依然造就出激流澎湃的气势和清澈的水波,白花花地涤荡着我的双眼。“黄河之水天上来”,南洞之水通灵来。宛如我们的心灵之水,哪怕再大的暴雨浇筑,总有淤泥见底、脱俗出尘的晶莹透亮时刻。
灯会啊灯会,看不见灯光,怎么欣赏它的美?
即将离开之际,大型熊猫灯饰倏地亮了。女儿和侄女欢呼雀跃,高喊:“灯亮了!灯亮了!”我欣喜地转过身,刚才显得平淡的灯饰忽然有了生命力,瞬间鲜活起来。尤其是憨态可掬的“熊猫”,竟然能看见它俏皮的笑脸。整个景区灯火璀璨,像一场古典盛会。“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挂满亭子的灯笼,随着夜风摇曳。翠绿、鹅黄、胭脂、朱红或是橙黄、黛紫、宝蓝的灯笼,忽然离我这么近,倒不知怎么品味了。小孩们可不管阆苑诗词,也没有相映成趣的民俗文化供他们鉴赏,一个个脚步急快,在公园里疯跑。我想起以前的游园活动,在夜晚的广场上漫步猜灯谜,到处张灯结彩人声鼎沸,恍然间从青丝到白发,几十年像做梦一般。
在“龙游南洞”的亭子前,现代技术塑造的卡通熊猫让许多游人驻足。融传统的制灯工艺与现代科学技术于一体的熊猫灯会,突破了传统工艺灯小巧、单一、静止的格局,形成大型、综合、联动的特色。就像这几只熊猫,或大或小,或明或暗,与古典的亭子和高高挂的灯笼相得益彰,将中秋的诗情画意送到观众眼前。
抬头看,深蓝色的夜空虽然没有星星,却有无数的白色灯饰装扮,树影婆娑的秋霜染枝,耳边传来潺潺的流水声,可谓虫鸣风动的“小夜曲”,就像一幅构图甚好的山水画。
“犀牛望月”群雕上,这次终于有一盏类似明月的圆形灯饰挂在犀牛上方。我暗暗叫绝,明月不会高挂天空,但明月始终在心,就像我们阴晴不定的人生。只是在潺潺的流水氛围里,还是容易想起“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意境,不知这三只积聚南洞灵气的犀牛,在夜晚的花光水月里,是否一切通透?
然后,我看见布展在水中的荷花和巨大的荷叶,像看到知己一样惊喜。我的微信头像是荷花,自喻“盈盈一水间”,就是与荷相伴相知。红色的荷花配上绿色的荷叶,将中国风的意境渲染到极致。似乎身在荷香满溢的山水田园,抛开无奈的俗事,载一叶孤舟,穿行在荷叶连天的池塘里,做一个笑语盈盈的采荷女子。可惜,一切皆是梦境。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从规模上看,灯会似乎受场地限制。但从我的内心来讲,能够在中秋前夕,看到家门口的熊猫灯会,已经豁然开朗。小地方,依然有小地方的清丽。可以预见,中秋期间的南洞灯会,如同“国宝”熊猫的感召力一样,会给人们留下难忘的赏灯意趣。
新闻热点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