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开远 > 大事记 > 正文

走进开远记忆客厅(一) 开远记忆——从远古走来(1500万年前——1949年)

文章来源:开远市讯
字体:
发布时间:2019-02-12 13:34:53

 ●记者 李雪琼 张杨亦然

  1月29日,开远记忆客厅展览馆在市民的期待中开馆了。它是开远第一座文化记忆载体,开远发展的一个文化品牌、一张城市名片、一座精神家园,也是国内首个展现“城市记忆”的线下实体展览馆。

  开远记忆客厅展览馆依托凤凰生态公园内的凤凰楼,应用现代高科技手段,融合博物馆、规划馆、展览馆的核心功能要素,按照开远记忆、辉煌开远、红色记忆三个主题模式,展示历史上的开远、现代发展中的开远、新时期的开远等,为市民和游客走进开远、认识开远、了解开远打开了一扇窗户。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开远记忆客厅,开启那些尘封的开远记忆,追寻烙印在漫长岁月里的亮光和痕迹……

  进入展厅,映入眼帘的是一面以蒸汽机为核心的浮雕墙,它汇集了开远从古至今独具代表性的符号元素。浮雕墙的左右两边是国旗和党旗,从左往右依次是腊玛古猿、赵升修建东西沟、双百梅花诗、足球、武术、长虹桥、发电厂、凤凰楼、万寿菊,寓意着开远这座由火车拉来的城市从远古走到今天,从落后走向繁荣,从闭塞走向开放。

  上古开远

  1956年,小龙潭褐煤中首次发现古猿上颚骨化石,被命名为开远腊玛古猿,开远因此成为我国第一个古猿化石产地,腊玛古猿头骨化石也是世界上发现的第一具完整腊玛古猿化石。

  在展厅的左侧借用清末明初看西洋镜的方式制作出的猫孔视频,可以观看一段有关古猿的生活状态视频。视频旁边,怀抱幼崽的母猿和蹲坐一旁的公猿再现了当年的场景,证明了早在1500万年前,这片土地上就出现了初具智慧的高等灵长类生物和哺乳动物。

  人文开远

  2016年8月,开远大庄黑石头坡出土的酱釉胡人骑马执壶,经鉴定为元末明初时期器物,为建水窑瓷器中的精品,同类型器物存世量较少,尤为珍贵。客厅借用幻影成像的表现形式将这件珍贵的文物完美地再现。同时展示的还有开远出土的明代陶瓷,分别是青釉瓷、玉壶春瓶和青铜矛,证明2400多年前开远已进入青铜时代。

  开远自古是多民族聚居地,汉、彝、回、苗、壮等各民族服饰、图腾、节日的元素丰富多彩,客厅通过动画的形式展现了民族团结共融的画面。

  公元1417—1449年间,赵升倾尽全部家产、耗尽一生心血修建了开远的两条大渠(东西沟)。两沟建成后,灌溉开远万亩农田,恩泽开远千秋,润养开远百世。

  在开远民间,杨慎和王廷表的故事广为流传。公元1534年的一个冬夜,杨慎和王廷表以梅为题,斗诗佐酒,王廷表专攻五言,杨慎专攻七言,且以第一首之韵为韵,无论作诗多少,一韵到底,直到天光泛白,二人已各咏梅百首。值得称道的是,开远无梅却有梅花诗,不得不说这是开远历史上的一场文化盛事。

  民国时期开远老旧城的沙盘模型和图片,用“一路四门十字街”来概括最是贴切。“一路”是滇越铁路;“四门”是东西南北门;“十字街”旁边是阿迷县立中学,沙盘一旁展示的是开远老旧城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历史石刻拓片。

  滇越铁路

  黄墙红瓦的建筑格局是按照法国人当年的建筑图纸还原的开远老火车站的样子。通过表格和图片能感受到当时修建滇越铁路的场面非常壮观,耗时长久。开远火车站带来了开远的繁荣与进步,滇越铁路的开通运营,把西方的工业文明带进了开远,加快了开远现代工业文明的进程。

  仿真机车头长9米,通过当时的建造设计图纸还原,仿真机车头里,“司机”正向大家招手示意,“司炉工”正往炉里添煤。旁边的米轨,钢材是在1889年与法国埃菲尔铁塔一同制造生产出来的,可以说是保存得最完好的。  

  滇越铁路的贯通带动了开远的产业文明,1916年通明电灯公司创办,使开远成为云南最早使用电灯的城市之一;羊街位于大庄火车站旁,因当时法国家眷需要采购生活用品,由此形成一条自由贸易的街市,称之为“赶洋街”,后演变成“羊街”;在民国七年创办了阿迷县立中学,开创了开远现代中等教育先河;开远南桥电厂,是中国第三座、云南省第二座水利发电厂,南桥电厂成为开远从传统农业经济向现代工业经济转化的代表。滇越铁路带来的洋文化、洋观念渐渐融入了开远人的生活,改变了开远城的模样,洋房、咖啡、面包进入千家万户,足球和交谊舞也很快被大家所接受。

  一楼展厅的最后是虚拟小火车时光车厢,车厢分为三个等次,分别是一等座、二等座、三等座。车厢的左边放映着开远百年来的变化和发展,可以感受到火车在不断前进,也意寓着开远在奋勇前进,迈向更好的未来。

首页推荐
24小时热门资讯
24小时论坛热帖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