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开远医院 > 正文

医者仁心护苍生 ——我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综述

文章来源:开远市讯
字体:
发布时间:2016-04-15 14:09:06

 

●记者 李雪琼 文/图

  “十二五”期间,我市紧紧围绕中央深化医改“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宗旨,以“十项创新”管理机制助推医改,探索“123456”城乡医疗机构新型委托管理模式,市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启动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现了部队医院、公立医院、民营医院齐心协力共促基层医院发展的良好格局,实际减轻群众医疗负担,赋予了开远城乡居民平等享受较高水平医疗保障的待遇,得到了国家卫生部及省、州领导的高度评价。

  “十二五”期间,我市累计实施卫生基础设施项目建设22个,总投资3亿元,建筑面积7.08万平方米,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标率分别达到71.43%46.15%100%。目前,我市医疗卫生机构155个,拥有病床4941张,卫生技术人员4328人,实现医疗收入9.7亿元。获得集体荣誉国家级1个、省级7个、州级9个。

 

五十九医院:军民共建健康城

  解放军第五十九医院消化内分泌科的病房里,来自文山州丘北县的女儿赵海周一提到陆军第五十九医院医生的医术就赞不绝口。母亲何贵芬患胃肠息肉已经两三年了,去过很多医院看病都不能确诊,通过朋友介绍来到解放军第五十九医院,医生诊断明确,手术之后,何贵芬身体恢复很快,赵海周悬了近3年的心总算是放下来了。

  不止何贵芬,多年来,解放军第五十九医院不断推出优质服务举措,规范医务人员医疗行为,文明行医、廉洁行医;针对少数民族地区特点,设置少数民族专用餐厅、病房、服务窗口和医疗纠纷调处中心;发挥部队医院人才资源和医疗设备优势,想方设法让利于民,为五保户、低保户、家庭困难和长期重症贫困患者免费治疗,努力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患者减轻负担、提供方便;为方便偏远山区群众就医,医院坚持开展医疗服务“走百村、进万家”活动,通过义务巡诊、建立“家庭病床”、赠送保健药箱、发放便民药袋等办法,让山区群众享受到基本的医疗服务。10年来,医院共诊治地方群众230余万人次,帮扶群众2.1万余人,医院巡诊医疗队累计行程10多万公里,为群众巡诊就医20余万人次,救治重症患者1000余人,为地方患者减免费用超过2500万元,发挥了医疗服务主力军作用。

  多年来,解放军第五十九医院主动加强与驻地政府和医疗管理机构协调沟通,主动承担应急救援、卫生知识宣传、医疗帮扶救助等多方面工作;作为云南省统筹城乡发展唯一试点地区的帮带医院,以“大院带小院”、“托管帮带”的形式,在乐白道卫生院和碑格乡卫生院、23个村卫生点,通过管理支持、技术支持、设备支持和培训支持等几个方面,使乡卫生院和村卫生所的技术水平和医疗设施维护水平等得到整体提高,乡村医生素质明显增强;先后与红河州所有县市和文山州部分县市签订定点医疗机构服务协议,解决医疗制度改革带来的现实问题,既为我市扩充了医疗资源,又解除了驻地群众到部队医院看病就医的后顾之忧,军地双方均受益。群众交口称赞:“部队医院技术精、服务好、信得过!”

 

市人民医院:改革红利让于民

  201441,我市被确定为国家第二批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县。市人民医院以改革补偿机制、破除“以药养医”为切入点,紧紧围绕医院管理体制、补偿机制、价格机制、药品采购、人事编制、收入分配、医保制度、监管机制等进行综合改革,全面取消药品加成,实行零差率销售。市人民医院药剂科主任李春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未取消药品加成前,药品零差价10元以下加15%10元以上加10%100元到300元加5%300元以上加3%,取消药品加成后,这些费用都没有了。截至目前,医院减少药品加成收入让利患者2114万元,平均患者自付费用下降了1.35%

  减轻群众医疗负担的同时,医院注重医疗质量,努力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春节刚过,市人民医院妇科住院病人骤增。护士长赵永琼刚一上班就忙着收拾B区医生办公室,腾出来加床给新收的病人住。她介绍,妇科已成为省级重点专科和我市的名医名科,现在不仅是开远的病人,州内、省内都有病人慕名而来。

  多年来,市人民医院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医院诊疗水平和服务质量,强化科学管理,增强临床疗效和服务质量,在保持和发扬传统科室特色与优势的基础上,积极吸收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大力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积极探讨“全病程服务”模式;提高护理质量,增强服务能力;加强药事、院感、输血管理委员会工作,规范药品耗材、院感、输血管理,减轻患者负担、降低患者药费、合理检查、合理用药等。

  仅2015年,市人民医院完成新项目新技术48项;向省卫计委申报14项第二类医疗技术;共计14个专业、32个病种纳入临床路径,入组率85%,完成率80%7项护理创新项目参加红河州第一届护理用具创新大赛;拥有儿科、妇产科、骨科3个省级重点专科。还有州级特色专科3个,红河州医学会专业委员会6个。

 

市中医医院:传统医学受追捧

  走进新建好的市中医医院大楼,门诊大厅、楼道、病房……目光所及皆摆放和挂设中国古代十大名医、修身养身等大型雕刻、彩绘图及中医防病治病知识展板,置身于浓厚的中医氛围之中,感受源远流长的传统中医文化。

  脑瘫患儿小晨的妈妈一边照顾正在做针灸治疗的小晨一边说:“罗医生给我儿子做了五个疗程的治疗,现在孩子说话声音大了,人也一天天硬朗了,中医效果好,医院还给优惠,比西医经济实惠。”小晨妈妈口中的罗医生是市中医医院副院长、风湿科主任罗旭。

  市中医医院紧紧围绕医疗卫生改革,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全面开展收费项目公示、服务承诺制度、病人选择医生、住院费用清单制、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推行责、权、利结合的综合目标责任制管理,加强中医药特色优势、人才队伍建设、临床科室建设、重点专科建设、中药药事管理、中医护理、中医文化建设、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等重点工作,成功创建二级甲等中医医院;通过开展进乡村、进社区送医送药、举办健康知识讲座、节假日义诊咨询等活动大力宣传中医科普及养身保健知识,让市民了解中医、支持中医,提高医院的知名度;肛肠科、针推科、风湿科分别荣获云南省临床重点专科称号,为带动医院整体发展注入了正能量。全市85%以上乡镇卫生院、100%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有中医科、中药房,60%以上村卫生室均能提供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2人获“云南省优势青年中医”称号,1人获“云南省先进中医工作者”。

 

公共医疗:体系完善惠民生

  “你好,我是灵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您是李祥吗!您的体检时间到了,请您星期一到星期五方便的时间,带上身份证,早上空腹到市中医医院免费体检。”灵泉社区工作人员定期主动给辖区内65岁老年人联系,提醒他们按时体检。

  近年来,我市通过组建专业的服务团队,建设临时服务站与健康小屋,把公共卫生人员和临床医生紧密结合起来,对辖区范围内65岁以上的老年人,65岁以下有糖尿病、高血压、精神病患者,进行管理登记体检,辖区内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得到有效管理,方便群众的同时进一步完善了卫生服务网络。

  全力推进市、乡、村三级卫生机构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确保广大群众公平享有均等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截至2015年底,城乡居民共建立健康档案304857人、建档率92.6%,电子建档281667人、电子建档率86%

  “十二五”期间,投入专项资金757万元,实施了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精神卫生防治、农村急救体系等专项建设,新增业务用房面积2920平方米,极大地改善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完善市、乡、村疫情网络报告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系统,网络直报覆盖率达100%。全市共设置69个疫苗接种点,各类常规免疫接种率均达上级指标要求。建立健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城乡”的卫生监督网络体系,乡镇卫生监督协管服务覆盖率达100%

 

市人民医院新住院大楼(市人民医院提供)

02.jpg

 

  解放军第五十九医院利用新引进的省内第二台肿瘤治疗设备为患者做治疗

03.jpg

首页推荐
24小时热门资讯
24小时论坛热帖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