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健康养生 > 正文

签约家庭医生 享受健康人生

文章来源:开远市讯
字体:
发布时间:2018-12-07 15:51:16


——我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纪实
  ●特约记者 李立章

  “感谢党的惠民好政策,感谢家庭医生定期到家里来悉心治疗,我现在病情也稳定了。”11月30日,家住碑格乡下米者村委会上米者村今年58岁的村民周某,面对来看望她的医生感激道。

  周某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几年前被确诊患上肺癌,因家住高寒山区,远离城市大医院,加上家庭贫困,她不愿去治疗。2017年5月17日,市中医医院贾超团队得知情况后,驱车近200多公里,在对她进行全面检查的同时,还与她签订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一年多时间,贾超团队坚持定期上门为她进行病情复查、送药。原先病情不断恶化,周某自认为已经没有希望了。如今,她的病情稳定,对未来的生活信心更足了。

  无独有偶。家住大庄乡老寨村委会老寨村今年65岁的“五保户”王呢某,2016年被诊断为左乳浸润性导管癌III期。2017年3月12日,市人民医院陈宇团队和大庄乡卫生院院长王进峰来到她的家中,与她签订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跟踪治疗,如今,王呢某病情稳定下来了,并积极配合治疗。

  周某和王呢某仅是我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缩影。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得民心、接地气的一项守住老百姓身体健康的有力举措。要将全市家庭医生电子签约91054人、重点人群签约68031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员签约24762人,计生特扶人员498人﹚的健康事业动态纳入大数据管控服务中,实现签约一人、服务一人、履约一人的总体目标,把好事做好、做实,把服务质量放在首位。服务上去了,群众才会有更多的体验感、获得感、幸福感。”开远市卫计局党委书记、局长陈秋圻说。为此,我市成立以市卫计局局长为组长,分管业务的副局长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对全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进行组织领导。组建 “三师”(专科医师、全科医师、健康管理师)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明确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基本原则、签约对象、服务主体、签约服务的内容、形式和责权。全市共有80个服务团队328名医务人员参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自从与村医签订这个服务协议后,每个月村医至少要上门为我检查一次。有时因病突然引起身体不适,只要一个电话医生就会赶到家里为我检查。”家住灵泉街道办事处三台铺村委会三台铺村村民杨汝发说。在签约服务上,为真正做到为民、惠民,开远市采取划片包村等方式,加强对签约服务的技术指导,为村医签约服务提供临床知识技能培训和医技检查等技术支撑。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根据不同的服务对象群体,提供不同的健康咨询、诊疗、宣讲、指导、保健、体检等服务;为行动不便的服务对象提供电话咨询、上门访视、家庭护理、家庭病床和家庭康复指导服务;通过温馨化、个性化、人性化的签约服务活动,弥补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短板。

  同时,全面开展“进村入户送健康”签约服务活动,对群众进行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宣传防病知识和卫生政策,做到乡镇不漏村、村不漏户,采取主动服务、上门服务、预约服务、电话服务4种服务形式,为农村居民提供主动、连续、综合的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通过签约服务,一些普通的小病、常见病就可以通过村医签约服务来解决,既方便了群众,解决了群众的实际困难,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市级及以上医院的压力,切实促进了“小病不出村、大病进医院”的医疗服务新格局。

  通过家庭医生的健康管理,居民的健康意识有所提高,慢性病管理率和控制率稳步提升。大庄乡卫生院院长王进峰说:“从过去的一生病就到大医院扎堆,到现在有健康问题先拨打家庭医生的电话咨询,居民的健康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

  小病不用急着上大医院,一个电话家庭医生上门来。自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后,潜移默化中,不少居民渐渐改变了“有病只去大医院”的就医习惯,变成了家庭医生的铁杆“粉丝”。遇到头痛脑热,给家庭医生打个电话成了他们的一种习惯。这就是我市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带来的变化。

首页推荐
24小时热门资讯
24小时论坛热帖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