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健康养生 > 正文

推进残疾预防 健康成就小康

文章来源:开远市讯
字体:
发布时间:2017-05-19 11:44:58


 4个月肌肉松软,下肢及双足呈剪刀样交叉


4个月肌肉松软,下肢及双足呈剪刀样交叉


 6至8个月仍不会独坐







全国助残日是中国残疾人节日。1990年12月28日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14条规定:“每年五月第三个星期日,为全国助残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从1991年5月15日开始实施,“全国助残日”活动即从1991年开始进行。全国每年都进行“助残日”活动。

  2017年全国助残日主题——推进残疾预防,健康成就小康

  残疾人康复小知识

  小儿脑瘫

  什么是小儿脑瘫

  小儿脑瘫是生后1岁以内的某种因素损害了未成熟脑组织造成的残疾,以运动障和姿势为主要表现。表现有:

  (1)运动落后和主动运动减少。如3个月俯卧位时不会抬头,4至5个月不能伸手够物,6至7个月不会坐等。

  (2)肌张力异常。脑瘫患儿肌张力比正常儿增高,出现身体僵硬。少数表现肌张力低下。

  (3)姿势异常。脑瘫患儿经常有头向后仰。6个月坐位时后倒,两腿夹紧,把尿和更换尿布困难等。

  (4)反射异常。如拥抱反射(有如受到惊吓那样的表现) 6个月以后不消失等。

  发生脑瘫的高危因素

  调查统计数据表明,约有半数的脑瘫患儿是由于早产引起的。其他原因还有:母亲孕期有流产先兆,出生前后窒息,产伤、新生儿颅内出血;低出生体重,体重越小,发生脑瘫的几率越高;新生儿严重黄疸引起胆红素脑病;新生儿感染损伤脑组织;母亲妊娠期各种异常情况,如胎儿脑畸形和多胎妊娠等。有报告,双胎比单胎脑瘫的发生率高6倍多。 约1/4的脑瘫患儿目前找不到原因。 

  哪些异常表现可以发现脑瘫

  (1)新生儿期或3个月内婴儿易惊,啼哭不止,睡眠困难。

  (2)吸吮无力,吞咽咀嚼困难,进食时易呛从而导致体重增长缓慢。

  (3)听到噪音或在体位改变时易表现为拥抱样惊吓伴哭闹。

  (4)出生后过百天还不能抬头,没有站立和迈步的表示,4至5个月挺胸时头仍摇摆不定。

  (5)生后4个月肌肉松软,不能保持某一体位,不会翻身,自发运动减少或运动异常,如过早地全身呈滚木样,突然地翻身;四肢僵硬,扶腋窝站立位见双足尖着地;护理大小便困难(便后清洗、换尿布大腿外展受限)等。

  (6)6至8个月仍不会独自坐。

  (7)8个月以后仍无爬行意识与动作。

  (8)1岁后出现不自主运动,表现为不受控制的肢体和面部的怪异动作。

  小儿脑瘫康复训练方法

  首先将小儿双腿骑跨在康复人员的腰间,为了加强小儿头的控制,可使其俯卧位双手支撑抬头、抬胸或仰卧时双上肢伸展,将其缓慢自仰卧拉至坐位。当小儿坐在床面上时,应诱发其向前方、侧方伸手取物,逐渐出现各方向的保护性反应,以增强坐位的稳定性。

  对不会翻身的小儿,在其仰卧时,将翻动侧的下肢屈曲,并辅助屈曲腿带动身体旋转或握住翻动侧上肢使其伸展,内收,带动躯干翻身。

  学会爬行是行走的先决条件之一。小儿需双上肢伸展支撑,下肢以膝关节支撑使躯干与大腿成90°。姿势保持稳定后,可在小儿面前放带有声响、颜色鲜艳的玩具,诱发其向前交替伸手抓取,同时可向前推动小儿足底,辅助其前行。

  对站立时足跟不能着地的小儿,训练者可在其仰卧时,四指握住足跟,以手掌压向足心,使足背向小腿方向背屈,足背与小腿之间角度尽量小于90°。还可以穿戴足踝矫形器,以利于矫正尖足、稳定踝关节,更好地进行站立、行走训练。

  有的小儿双手握拳,不会抓物,训练者要坚持做被动手指伸展活动,将其大拇指外展伸开,其它手指就容易伸开了。

  在运动训练的同时,也要加强语言训练。以颜色鲜艳的玩具吸引小儿的注意力,力争其模仿训练者的发声、发音。创造良好的言语环境,及时纠正异常的发音。

  对于四肢肌肉张力明显增高或四肢不自主的运动妨碍了患儿的活动时,可考虑使用解痉或控制行动的药物,如:安定、力奥来素、安坦、美多巴等。

  中医按摩可减低痉挛肌肉的张力,扩大四肢关节活动范围;针灸可采取头针在运动、语言区,以改善该区功能。

  脊柱畸形

  什么是脊柱畸形

  脊柱畸形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患,在青少年和儿童中有较高的发病率,脊柱畸形影响患者的正常生长发育,严重者可导致心肺功能下降,肢体活动不便甚至瘫痪,并给患者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导致生理和心理的双重残疾。

  初诊的脊柱畸形一般以背部畸形为主要症状,表现为驼背、姿态不对称,双肩不等高、身材矮小等,严重的脊柱畸形由于胸腔容积下降导致活动耐力下降、气促、心悸等,部分病人可出现腰痛。

  症状体征

  (1)脊柱侧凸:刀背样畸形、半椎体畸形。

  (2)脊柱后凸:晨起后腰背部僵硬感、呼吸困难感及髋部疼痛,双侧髋关节压痛及活动受限。

  注意事项

  (1)避免用单肩背书包。

  (2)乘公共汽车时,不要长时间趴在前椅靠背上休息。

  (3)建议孩子坐教室椅子时,最好坐椅子面的前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且尽量上半身坐直,不要保持屈背弯腰姿势,以减少心肺和腰部承受的压力。

  (4)应注意避免从高处往下跳。

  (5)避免别人撞击你的身体。

  听力语言障碍

  判断听力是否正常的简单方法

  世界卫生组织在耳聋的分级标准中规定,听力损失小于26分贝(听力级)以内视为正常人,不影响正常言语交往。

  粗略估计听力是否正常的方法有:对有一定言语能力的人,可采取测试者与被试者并排坐位或侧后位,避开视觉,间隔一米,测试者用正常声音说话(约70分贝),被试者能听清听懂,并能复述听到的内容可视为听力正常;对无言语能力的被试者能听到机械手表声也视为听力正常;对婴幼儿则通过观察其对不同声音的听性反射或听觉反应,来判断其听力是否正常。

  “三早”在聋儿康复中的作用

  “三早”是指早发现、早配助听器、早训练。在人类的生长发育过程中,3岁以前是儿童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也是学习语言最关键时期。7岁以前是最佳期,7至12岁是可塑期。如在上述时期发生耳聋则严重影响儿童的听觉、言语发育,同时也影响其他方面的发展。如能及时地发现耳聋,明确诊断,尽早地配戴合适的助听器,使聋儿在父母的怀抱中就接受各种声音、语言刺激,得到科学的康复训练,聋儿的各方面发展就会接近正常儿童,康复的质量会显著提高。

  如何开展聋儿家庭康复训练

  聋儿康复教育有两大任务,一是启蒙,一是发展。家庭康复训练是完成这两大任务的最佳途径。  

  首先,训练聋儿理解“说的是什么”。家长可选择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用“直读”或模仿的方法,鼓励聋儿多说多听,增大语言的刺激量,逐步使聋儿由被动接受到主动辨别。

  其次,在大量“听”“说”的基础上,可采用实际操作、游戏的形式,让聋儿学会应用语言;用提问的方式让聋儿学会思考问题、表达问题;用反差对比的方法让聋儿对语言产生理解记忆。家长应善于抓住随机情景,如做饭、吃饭,与他人往来,游戏活动等等,让聋儿反复练习,使语言同感受融合起来。

  第三,各级聋儿康复机构应对家庭康复训练给予技术支持,对家长进行培训,解决家长在训练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帮助家长制订训练计划,评估训练效果。


 开远生活圈——信息的搬运工

把您知道的告诉我,把我知道的告诉大家

了解开远的人和事从关注公众号开始!




首页推荐
24小时热门资讯
24小时论坛热帖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