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 > 人在旅途 > 正文

学习《一位女记者的扶贫路》有感

文章来源:
字体:
发布时间:2016-09-14 16:48:55

  ●记者 周丽娟

  近日,党支部组织学习《一位女记者的扶贫路》,作为同行,丁莲同志16年坚持扶贫助困的事迹深深打动了我。

  53岁的丁莲是红河日报社记者,她坚持在红河、元阳、屏边、绿春、个旧等9个市县,发起帮贫、助困、助学、修桥、修路等义举,把道德讲坛带到学校、机关、社区、监狱。她先后资助了贫困家庭学生20多名,还带动了省内外的爱心人士广泛参与资助贫困家庭学生,通过一对一助学上千人次。她被群众称为“平民记者”、“好人丁莲”。2015年10月16日,她作为云南省第一位“中国消除贫困奖”的获得者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接见。

  通过学习丁莲事迹,我有如下感悟:

  作为普通百姓,我们要做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生活中,有随意吐痰、乱丢纸屑的人,也有攀折路边花草的人;有接直饮水洗脸的人,也有用景观水洗车的人;有的中老年人,无视别人的感受,公共场合高音喇叭播放音乐跳广场舞,等等。他们认为这是小事,殊不知,一桩桩“恶小”,也能折射出一个人的道德水准、文明程度。有的年轻人,公交车上见老者不让座,见到步履蹒跚却急于过马路的老人不去搀扶。他们认为“善小”不足以为之。荀子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丁莲的每一次扶贫助困,看似很小,但16年的坚持“善小”而为,成就了“好人丁莲”的称号。“予人玫瑰,手留余香”,我们应该以丁莲为榜样,通过做一桩桩小事、善事,帮助他人,快乐自己。

  作为记者,我们要充分利用职业特点,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多年来,开远市讯社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切实承担党和政府宣传阵地,体现党的意志、维护党的主张的同时,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充分发挥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在反映百姓心声、展示百姓生活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努力。新老记者在深入生活采访到困难群众的同时,大都自掏腰包帮助困难群众。同时,记者们一篇篇富有爱心、同情心的新闻报道通过《开远市讯》《美丽开远》微信公众号、《开远手机快讯》的报道,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和相应。比如,2014年“三八”前夕,记者文江红深入解化社区采访年仅24岁的花季女子李芳患乳腺癌无钱医治的事情。《开远市讯》一篇《伸出你的手 一起救救她》的报道,牵动了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心。市妇联、市红十字会、市慈善总会、市检察院、解化社区干部及辖区的部分医院、单位和许多爱心人士纷纷为她捐款。人民医院为她减免部分费用,爱心人士殷丽在带着单位和朋友的捐款来看望李芳的同时,一直帮她做心理疏导,从术前到术后,她一直在医院守着。尽管李芳生命已逝,但大家用实际行动证明:人间有爱。可见,记者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记者通过媒体平台,可以让众多困难者得到帮助。所以,作为媒体从业人员,我们要像丁莲学习,做生活的有心人,做工作的有心人,尽可能地创造条件,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作为一名党员,我们要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章》总纲规定,党的建设必须坚持的四项基本要求的其中一条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第一章《党员》第二条明确写到:“中国共产党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当前,“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正在开展,不论是学党章党规,还是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我们“学”的目的,在于“做”,做一名合格党员。所以,我们要不忘初心,不忘使命,要时刻不忘自己的党员身份,牢记宗旨,努力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从点点滴滴小事做起,多做善事,多做好事,多做雪中送炭扶贫济困的实事,在方方面面体现一个共产党员的价值。这样,才不愧于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光荣称号。

首页推荐
24小时热门资讯
24小时论坛热帖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