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
秋风送爽,金桂飘香,我们即将迎来第32个教师节。屈指一数,我在这平凡的教师岗位上已经奋斗了整整17个年头!回想走过的这段教师路,酸甜苦辣涌上心头……
我曾经在小龙潭海拔最高、最偏远的则旧小学教过书。那时,每周星期天到校,星期五回家。星期天到学校上课的交通工具,是村子里的人来小龙潭赶集返家的拖拉机;星期五我们回家时都没有车,我和我的同事孙老师就得靠我们自己的双腿,顺着崎岖的山路,走4个多小时才能回到家。
记得2002年1月1日,刚好是星期天——我一生都不会忘记的日子。北风裹着细雨从星期六凌晨开始就一直在下,到星期天也没有停。我和孙老师都在担心:这样恶劣的天气,村民们还会不会来赶集?我们焦急得连菜都顾不上买,早早地在小龙潭集镇上转来转去,看看有没有一个来赶集的则旧人?到了下午两点都没有找到一个,我们俩都慌了,“怎么办?怎么办?我们该怎么回学校?”这时,已经退休的老校长从我们背后走来,他说:“今天村子里没有一辆车来,就连村委会其它几个村子也没有一辆车来。下了两天两夜的雨,车子出不来了……”还没等老校长说完,我的眼泪夺眶而出。“你俩别急!”老校长接着安慰我们:“我儿子等一下要回家的,你们可以坐他的车去,今天晚上先歇在我家,明天和村里的娃娃们一块儿去学校。不过,我儿子拉了满满一车煤炭,要委屈你们了。”我们哪里还顾得了那么多,心想,只要有车,不管好不好坐、不管能不能直接到学校,能搭上一段是一段。
我们匆匆买了些菜搭上老校长儿子的车上路,一个半小时后,就到了去学校和去老校长家村子的岔路口。老校长的儿子再三邀请我们去他家歇一晚,但被我们婉言谢绝了,我俩坚持要回学校。下了车,我和孙老师各自背上背篓往山顶爬去。经过雨水浸泡的山路泥泞不堪,每走几步就滑下一步,加上装着要吃一个星期的蔬菜的背篓,才走了半个小时,我们就已经汗流浃背了,可是我们不能休息,也不敢休息,我们离学校的路程还很远。
我和孙老师互相鼓励,互相搀扶,忍受着刺骨的寒风,忍受着冰冷的雨点,忍受着腰酸背痛,用了平时三倍的时间,终于在天黑前回到了学校。我们累得连饭都没吃就躺在床上睡着了。到晚上10点钟起来做饭时才发现,外面飘着鹅毛大雪,地上的雪已经堆了厚厚的一层了。
第二天是星期一,我们依旧早早地打开宿舍的灯,想让村民们知道我们两个老师已经在学校了。早上九点,所有孩子全部到齐,除了本村的孩子,其他村子的孩子都是爸爸背着、打着火把来的。虽然天那么冷,雪那么厚,路那么远,但是孩子们却不曾落下一天的课!看着教室里齐刷刷坐着的孩子们,我又一次热泪盈眶了……
这件事,虽然过去了很久很久,但它却像烙印般深深刻在了我的心灵深处。
我常常在想:责任是一种使命,一种做人的态度。我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份清贫而又富有的工作,就将永远凭着这颗责任心,把我的一生奉献给我的学生和我所钟爱的教育事业!
新闻热点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