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开远 > 地理人文 > 正文

滇南抗战中心——开远的抗战记忆

文章来源:
字体:
发布时间:2016-04-03 15:50:05

     开远

这座古老的工业城市,

雄踞于滇南地区的枢纽地带,

滇越铁路穿城而过,

是滇南地区当之无愧的抗战中心,

也难免成了日机轰炸的目标。


据史料记载,仅1940年,开远先后11次遭日机轰炸,其中,小龙潭铁路桥被轰炸5次,开远城区被轰炸3次,正在建设中的开远南桥水电厂被轰炸2次。日机轰炸造成64人死亡、46人伤残,炸毁房屋405座,炸死耕牛10头,炸毁庄稼无数。  

 

 

滇越铁路。(张长利摄)


 

亲历者的记忆

 

1926年出生的曹云昆(2015年8月29日与世长辞)目睹了开远被炸的过程。那时他已有14岁,在一家商店当学徒。飞机的轰鸣声让他非常害怕,城内预警的钟声、闷声响起的土炮,成了日机轰炸的开头部分。不久,一枚枚炸弹急速落下,车站站房、水塔、工人宿舍、桥梁、铁轨、茶馆、民居等瞬间冒火起烟,人们抱头逃散,开远成了火海。

  

开远之北不远处,一座铁桥横跨南北,桥下流水潺潺,这就是滇越铁路上有名的小龙潭大桥。滇越铁路滇段建成时,桥梁采用石拱、钢梁两种结构,跨越南盘江的小龙潭大桥别具特色地采用了钢梁与石拱混合、主跨为51.5米穿式钢桁梁,两端连接10米的石拱桥,中西合璧,造型别具一格,当地人称之为“花桥”。1940年1月5日,2月3日、13日、16日,4月25日,日军出动敌机先后5次轰炸小龙潭大桥,敌机最多的一次达27架,最少的一次也有6架。

  

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2月3日,27架日机分3批轮番轰炸,投弹160余枚,51米长的钢梁被炸断坠落江中,桥墩尽塌。2月5日,硝烟尚未散尽,铁路工人和附近居民,自带干粮和工具,日夜抢修被炸毁的路段和桥墩,经10多个日夜奋战,小龙潭大桥恢复了生机,源源不断的抗战物资再次通过小龙潭大桥运往抗战前线。

  


曾被日机炸毁的小龙潭铁路桥。


飞虎队在开远

  

著名的飞虎队此时也进驻开远,并在开远城西北面石碑坊村(今开远解化厂电厂)建成了一个长450米、面积21957平方米的简易飞机场。飞机场离滇越铁路200多米远,可供小型军用飞机使用。据开远市文史资料记载,开远当地村民用肩挑手刨、牛车拉沙等方式参与了飞机场的建设。飞机场建成后,经常有美军飞机在此降落和起飞,控制了滇南的制空权,遏制住了日军对滇越铁路的骚扰和轰炸。

  

开远这座兵城,一时间出现了不少黄头发、蓝眼睛的美国大兵,他们抽雪茄、喝咖啡,遇到中国人就伸出大拇指,说着刚刚学会的中国话:“顶好,顶好。”开远城外的汉武路(今东风路下段),成了开远最热闹的地方,西餐馆、面包店是美国大兵经常光顾的地方,他们喝咖啡、饮威士忌、打台球、弹吉他……成了开远不一样的风景。 

 


开远飞机场原址石碑坊村。

 

抗日救亡运动轰轰烈烈

  

日机的轰炸激怒了开远人民,抗敌爱国情绪达到高潮,群众积极支持当时政府的征粮、征兵工作。1938年“七·七”抗战一周年时,开远组织了全城“献金”运动。据史料记载,当时的“献金”台设在城隍庙,开远城的士绅、商户、大小摊贩、平民百姓、教师等各界人士闻讯而来,或多或少,都献了一份自己的力量。有金银货币,也有各色首饰,为抗战贡献力量,成了开远当时最响亮的口号。

  

在开展各种抗日救亡运动的同时,开远加强了防空监视。开远是滇南重镇,交通要道,也是日机南来骚扰滇中地区的必经之地,所以开远发的警报最多。为了加强防空监视,开远建立了两个防空监视哨,其一在东门城楼上,共有9人;其二在河边村,共有4人。每个哨所配备电话机、定向仪、风向袋、时钟、报警钟等,对空监视日机动向,一有情况,立即敲响警钟,或按规定挂出红灯。

  

近日,记者走进开远,这座昔日的兵城,已成了一座幸福的城市。“幸福在哪里,开远告诉你”的巨幅海报让人领略了今日开远的繁华。产业转型升级已是开远发展的必由之路,一个以七星湖为核心,以才子大道为主轴的开远新城,不久将呈现于世人面前。

 

狮子山抗战工事遗址。(蔡维丽摄)

裕云木棉场碉堡遗址。(蔡维丽摄)

首页推荐
24小时热门资讯
24小时论坛热帖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