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文江虹 文/图
记得曾经有人说过:如果一个人能够把工作当成事业来做,那么他就成功了一半。对一些人来说,工作似乎只是谋生的手段,而对于我市人民医院从事神经科临床工作的张雪松来说,从踏上医生岗位的那天起,他就在为热爱的事业奋斗着,从不言悔。
领带、衬衣外加白大褂,总是铮铮发亮的皮鞋,这几乎是张雪松每天上班的“标配”,也渐渐成了他所带领的科室男医生的“标配“。每天迈着自信的步伐,注重外在形象的清爽干净和一丝不苟,在他看来就是一份传递给患者的正能量,让患者首先在心理上就对医生充满信心。
神经“丛林”里的
除魔猎手
“一个男医生的坚强,在于他对医学的执著和职业的专注;一个男科主任的坚强,在于他对工作持久的激情和担当;一个神经外科主任的坚强,在于他在神经、血管之间游走的从容和坚定。”这是张雪松对自己工作的一段感悟。
从1992年毕业分配到医院工作的那天起,张雪松就把自己的工作当作事业来干。当时医院非常缺乏从事神经科的人才,张雪松毫不犹豫选择了这一科。在别的人看来,这是一个相对复杂、难于驾驭的领域,张雪松却觉得这是一个充满无穷奥秘、极其精致复杂的“世界”。
他经常遐想自己能从容漫步在纵横交错的神经网络之中,举手之间便能为患者解除病痛,这样的奇思妙想给他注入了学习的动力和激情,但实际工作是真实而艰难的。为此,他异常刻苦努力,研读大量的专业书籍,主动返回学校进行多次的头颅尸体解剖研究,并到国内多家知名医院进修学习,他刻苦钻研学习、忘我工作的精神,赢得了全院广泛的好评。1999年荣获红河州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2005年、2006年度获全省和全国知识型职工称号。
在他的努力学习、开拓创新的助推之下,开远市人民医院的神经内、外科工作有了巨大的起色,学科建设显现成果。因成绩突出,他被破格晋升为主治医师,2014年,年仅42岁他就晋升到主任医师,并聘为昆明医科大学的兼职教授。
他所率领的神经内、外科团队科研成绩斐然,《颅内动脉瘤血管内微弹簧圈栓塞术的临床应用》《高血压脑干(脑桥)出血显微血肿清除术的治疗》《桥小脑角肿瘤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经鼻蝶显微镜下垂体瘤摘除术的临床应用研究》分别荣获2011年、2013年、2014年、2015年度红河州科技进步三等奖。
张雪松的学术影响力不断得到提升,成为云南省医学会第七届神经外科分会委员(县市级医院唯一入选的专家);2013年11月科室代表医院成功举办了红河州首届脑血管疾病交流学习班。2014年成为红河州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单位。
从医之路无怨无悔
从一名充满激情的年轻医生,成长为一名成熟稳重神经外科专家的酸甜苦辣,浸印着张雪松挥洒的汗水和泪水,他极其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总是用自己的一腔热血投身到他极度热爱的工作中。“白+黑”、“5+2”是他的作息表,只要不外出学习、进修,他从来没有一个完整的休息天,星期六、星期日也照常查房、安排各种医疗计划,仅手术、超时抢救病人的加班补休已超200天。
妻子分娩时,他顾不得陪在妻子身边;有一次因抢救一名车祸艾滋病人造成他职业暴露,他仍坚持5小时手术完毕后,才上昆明专业的医疗结构进行系统的评估、处理。
3年前他患重症胰腺炎,下病危通知,住院20天,出院当天为抢救一车祸危重病人,他独自一人将病人抱上抱下送做检查,以致腹痛再发,可他全然不顾,待抢救到深夜,腹痛加剧了才不得不继续输液。
儿子在一篇题为《忙碌的爸爸》的作文,中写到:“……爸爸就是这样的一个不知劳累、工作积极、对病人认真负责的外科医生,我想对爸爸说:爸爸,您辛苦啦,希望您抽出一点儿时间陪陪我,您也要多休息,这样您才有力气做手术,我们全家才可以开心健康地在一起。”看到此处,张雪松的眼圈红了。
一名共产党员的担当
脑出血、脑梗死是死亡率、致残率第一位的疾病,神经介入检查和治疗成为治疗这两种病的新趋势。几年前,张雪松想派医生到北京大医院学习此项技术,但该技术使医生无法避免地要受到放射线的伤害,当时医生都不愿去学习,张雪松便带头进修学习神经介入。
当时,张雪松刚做过喉部异物切除术,亲人非常担心放射线对他的伤害,劝他放弃;张雪松安慰并说服了家人。学成归院后他积极开展神经介入,在他的带教和示范推动下又有四名医生加入神经介入团队。
1999年7月张雪松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曾担任过10年基层党支部书记,他率领的科室团队精神在全院有着良好的声誉。“红包”是医院的敏感话题,偶有收到红包推不掉时,为让患者和家属放心,张雪松采取暂时收下来,然后及时向医院党办汇报,并把钱交到财务,抵交医疗费,待患者术后或出院时又将收据交到患者手中。在他的带动下,科室的其他医生也用此方法拒收红包。
工作中,当患者及家属感谢张雪松时,最常听到他的回答是“都是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他总是把这句话说得那样自豪和坚定,绝不是随口在开玩笑。他总是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基层党支部书记,我们身上应该充满正能量”。在他务实作风的影响下,科室就形成了不能损害患者的利益,敬业奉献,良好的团队精神,处处彰显着在平凡的医疗岗位上,全心为民的理念。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诗如其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始终在从医的道路上坚持着、奉献着、热爱着,用自己的医德医术为患者“除魔斩妖”,无怨无悔。
新闻热点
新闻爆料